•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年),國際知名的美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被尊稱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國時弗洛姆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移居美國後始終保持和該學派的關聯。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圖調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跟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其思想可以說是新佛洛依德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的交彙。
    1922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入慕尼黑大學研究精神分析,並在柏林精神分析學院接受訓練。1929年在法蘭克福精神分析學院和法蘭克福大學任教。1934年移居美國。先後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弗羅姆十分重視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人在現代社會中普遍具有孤獨感,這是人在社會中達到個性化的必然結果。為了醫治病態社會,他提出通過改善人的心理,解決有關人們的勞動組織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的問題,建立一個友愛、互助、沒有孤獨感的理想社會。著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與宗教》、《論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分析》等。
    愛利希·弗羅姆把心理學視為是人性之自我理解這一久遠努力的延續。當運用人類學與社會學的洞見以拓展來自臨床、心理分析和精神病學研究的知識之時,弗羅姆充分地汲取思想史的養料,並提醒他的讀者:以往的倫理思索者乃是哲學家以及心理學家。弗羅姆在基本觀點上是一個弗洛伊德主義者,且顯示出弗洛伊德見解的廣度與深度。他同時強調了弗洛伊德思想的開放性實質,因而避免了教條主義,並且能面對他最初的思想源泉仍然保持極有意義的游刃有余。盡管弗羅姆著有許多著作,但《逃避自由》是他最著名的一本。在此書中他論證,正如不能離開對文化內容的解釋去理解個人一樣,要理解社會過程同樣不能不懂得作用于個人的心理過程。“前個人主義社會”給個人以安全,但嚴重地限制了個人的自由發展。自中世紀的封建秩序解體之後,人已擺脫了傳統的束縛,但他並沒有在他個人自我實現的積極意義上獲得自由。個人主義的曆史發展已提供幸福的許多可能,但今天的個人必須有內在勇氣去激發他全部的潛能,否則他就會尋求在限制自我的新的依賴形式中逃避他的自由。外界限制的根除不足以使人有積極的自由:“來”(from)自于什麼的自由可能是個前提,但“去”(to)創造爭取的自由對于人的成長是基本的。法西斯政權的興起以援引在民主手段、經濟秩序或政治欺詐中的經驗不足來解釋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它置根于普及于人民大眾的許多內在觀點之中。
    弗洛姆創立以關于人的處境的學說為基礎的人本主義精神分析,注重分析一定的經濟結構對人的影響,提出社會性格及社會潛意識論,認為這些是聯系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的中介環節,並強調社會心理在社會進程中的作用。他試圖據此解釋現代西方人的困境及精神危機,就此提出社會改革論。
    0 0
上一個:華盛頓
下一個:司馬光
他/她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