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不肖:不貴重、仿若愚鈍、不可言說、無從分別等。)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王者為之下而為王)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聖人之道唯一謙字而已,為人之道亦如此,懷玉如懷土,不因其貴而驕。)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細細揣摩)
    0 0 0 3 拷貝 二維碼 《道德經》
《道德經》[327句]
  • 老子

    0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精華是樸素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他關于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于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