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萬物,各有其用,這個用不是只對人而言的。用哲學的語言說,萬物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權利,用科學的語言說,萬物構成了地球上自循環的生態系統。然而,在技術方式的統治下,自然萬物都失去了自身的豐富性和本源性,縮減成了某種可以滿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對人而言的一種使用價值,簡言之,僅僅被看成了資源和能源。 與技術方式相反,詩意方式就是要擺脫狂妄的人類中心主義和狹窄的功利主義的眼光,用一種既謙虛又開闊的眼光看自然萬物。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周國平經典語錄》
《周國平經典語錄》[590句]
  • 周國平

    0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
    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于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他的作品《周國平文集》第二卷中《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選入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