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句:功不唐捐
- 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當觀此身體,臭穢難具論。內外及中間,無一清淨物。 己身既如此,它身亦複然。深生厭惡心,慎勿生貪著。 當觀極樂國,純是蓮花生。不假父母胎,壽命原無量。 一念念佛時,蓮花即化生。若能無間斷,決定生安養。 0 0 0
- 虛擬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0 0 0
- 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0 0 0
- 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0 0 0
- 苦肉身 貪妄欲 妒忌恨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 0 0 0
-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圓覺經》 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 ——《普賢行願品》 0 0 0
- 佛曰:不可說。愛不可說,恨不可說,嗔不可說,怒不可說。 0 0 0
-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舊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舍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也。 0 0 0
- 吾愛汝心,汝憐吾色,以是因緣,經千百劫,常在纏縛。 0 0 0
-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0 0 0
-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0 0 0
- 佛說彼岸 無生無死 無若無悲 無欲無求 是個忘記一切悲苦的及樂世界 而有種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無莖無葉 絢燦緋紅 佛說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開 花開彼岸時, 只一團火紅; 花開無葉, 葉生無花; 相念相惜卻不得相見, 獨自彼岸路。 彼岸花 永遠在彼岸悠然綻放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煙花事 盡付風雨間 多少塵間夢 盡隨水東轉 看見的熄滅了 消失的記住了 開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記憶不過是一地花瓣…… 風吹走了,就沒有了…… 0 0 0
- 人生四苦:貪嗔癡、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 0 0 0
- 夜冷夢長,長不過人海茫茫;人走茶涼,涼不過青絲成霜。 來似飛花散似煙,煙散花落似流年。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逆風的方向,才最適合飛翔。 沒有回憶的人生,未免蒼白了一點。 任陽光匆匆流淌,斑駁了彼此的時光。山高水流長,天涯何妨,流離不過遠方。 看月影朦朦易逝,模糊了彼此的記憶,天高淡云影,離去何妨,十年豈為時光? 0 0 0
- 汝愛我心,吾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0 0 0
-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0 0 0
- 佛經談有十二種病: 1、隨惡人言是病。 2、邪妄諂曲是病。 3、言語傷人是病。 4、貪愛色欲是病。 5、殺害眾生是病。 6、不敬父母是病。 7、作惡不悔是病。 8、愚癡顛倒是病。 9、侵占他人是病。 10、好彌人過是病。 11、無慚無愧是病。 12、我慢貢高是病。 阿難問佛,其病如何得治,世尊答言,有十二種藥,可令此病得痊: 1、慈悲喜舍是藥。 2、謙讓作小是藥。 3、贊歎大乘是藥。 4、有惡能改是藥。 5、有過能悔是藥。 6、毀罵不動是藥。 7、敬上念下是藥。 8、愛念他人是藥。 9、敬老憐貧是藥。 10、低聲軟語是藥。 11、具足正見是藥。 12、誓度眾生是藥。 0 0 0
-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0 0 0
- 比丘們!四識住應該被看作如同地界;比丘們!喜貪應該被看作如同水界;比丘們!識連同其食物應該被看作如同五類種子。 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色、所緣的色、所住立的色上,有喜的澆灑,就能來到成長、增長、擴展。 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受……(中略)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想……(中略)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行、所緣的行、所住立的行上,有喜的澆灑,就能來到成長、增長、擴展。 比丘們!如果任何人這麼說:『除了色,除了受,除了想,除了行外,我要安立識的或來或去,或沒或生,或成長或增長或擴展。』這是不可能的。 (相應部SN22.54 莊春江譯) 0 0 0
- 說法獅子吼,廣度諸有情。 0 0 0
- 愚癡無聞凡夫于五受陰作常想.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陰保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 (摘錄自雜阿含經第104經)(莊春江譯) 0 0 0
- 雜阿含經266經 諸比丘!有時長夜此大地悉皆敗壞,而眾生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諸比丘!譬如:狗子繫柱,彼繫不斷,長夜繞柱輪迴而轉。 如是,[諸]比丘!愚夫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長夜輪迴,順色而轉。 如是,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長夜輪迴,順識而轉。 諸比丘!隨色轉,隨受轉,隨想轉,隨行轉,隨識轉;隨色轉故,不脫于色;隨受……想……行……識轉故,不脫于識;以不脫故,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0 0 0
- 世間有沒有超越生與死的愛戀?有沒有永恒不變的真情?如果有,那個也許曾經深愛著她的他,在看到她那冰冷的尸體的時候,還能滿懷激情地去擁抱親吻嗎?一個實實在在的肉體都抵不住無常輕輕的一瞥,我們還能指望那變幻不定的心天長地久嗎?男女之間的感情,就象秋天草原上的云,來的時候猶如高山流云氣象萬千,去的時候又如雪泥鴻爪無影無蹤,吝嗇得連一絲痕跡和影子都不會留下。 0 0 0
- 世間有七苦,愛別離,怨憎會,還有求不得。 0 0 0
- 1071 可尊敬的烏波濕婆說道:“擺脫對一切愛欲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里,不再前進了嗎?” 1072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擺脫對一切愛欲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里,不再前進。” 1073 “如果他停留在那里許多年,不再前進,洞察一切的人啊!如果他在那里達到平靜,獲得解脫,這種人的識是否還存在?” 1074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正如火苗被大風吹滅,已經消失,無以命名,牟尼擺脫了名和身,已經消失,無以命名。” (郭良鋆譯) 經集-- 巴利語經藏中的小部 0 0 0
-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0 0 0
- 佛說,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0 0 0
- 你忘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嘛,你說的。 0 0 0
- 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 0 0 0
- 人生八苦:生 老 病 死 愛離別 怨長久 求不得 五陰熾盛。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