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眼里,美國所謂的中國研究基本就是一系列的深度新聞報道——在信息封鎖的年代還有其特殊意義,但在信息逐漸放開之後,其功能幾乎可以被新聞報道替代。在某種意義上還不如新聞報道:新聞報道還要求語言簡潔明了,要求有時效性和“新鮮感”,而且一個記者還不能指望靠幾次采訪吃五年飯。而學者,簡直可以說是將“無趣”當做了自己的使命——他們致力于尋求全世界最無趣的方式去表述一個觀點,在這方面也的確越來越爐火純青。也許他們不能講出比新聞報道更新鮮的東西,但他們顯然找到了證明自己智力的最有效的方式:給簡單的東西帶上術語的墨鏡使其顯得撲朔迷離。大部分美式社科學問的特點就是:精致的平庸。這個體系不太關心你是不是平庸,但是非常關心你是否精致。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送你一顆子彈》
- 當好事來的太晚了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壞事。 那麼多事跟青春綁在一起就是美好,離開青春就是傻帽。 0 0 0
- 無所事事,于是決定用一種無聊取代另一種無聊。 0 0 0
-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這一切,據說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緣分”。 0 0 0
- 一個時代無論如何狂妄,不能在美的可能性面前失去謙卑。 0 0 0
- 當好事來得太晚了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壞事。 0 0 0
- 其實沒有機會也可以創造機會的,但是創造機會,多麼辛苦啊,要翻山越嶺吧,要四渡赤水吧,哪像眼前鋪好的這條高速公路,可以暢通無阻的開下去。 0 0 0
- 我越來越接受的看法是,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實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 0 0 0
- 是不是女人都在用一種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同歸于盡,愛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態度戀愛。 0 0 0
- 所謂國家,就是階級統治的暴力工具。 0 0 0
- 我覺得我必須身高165公分以上,但是基因沒聽我的。 0 0 0
- 不要有希望,就自然不會有失望,結局無非就是均衡,它表明一切上升或者墜落或者旋轉或者破碎都會有一個優雅的終點,這樣才是最好。 0 0 0
- 人們似乎都在“以體驗生活的名義”接受了虛度時光這個事實。 0 0 0
- 我想象一個真正的詩人,應該能夠通過文字的奧妙,與世界達成和解。不一定是那種“被接受”的和解,而是那種“接受不被接受的和解”。 0 0 0
- 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0 0 0
- 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0 0 0
- 一個人曾被反複告知自己是未來的主人翁,然後有一天,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他必須開始接受自己的失敗,必須開始接受某些,很多,那麼多,太多,幾乎所有,美好事物與自己的無關性。 0 0 0
- 我知道這聽上去很殘忍——如果並不是每一個軀殼里都有一個叫做靈魂的東西呢? 0 0 0
- 什麼都可以再來,只是青春不能。 0 0 0
-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一個人因為脆弱而結婚是十分可恥的事情,現在看來也沒什麼。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很多人的當務之急不是追求幸福,而是精神自救、不發瘋、不崩潰、不像大街上的那個瘋子一樣高舉聖經在車水馬龍中高喊“哈利路亞”。 0 0 0
- 青春是夢中的一個撫摸,你醒在它的溫暖里,卻不知其去向。 0 0 0
- 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 0 0 0
- 中國人太可憐了,這不讓說,那不讓講,一會兒有關部門生氣 一會兒廣大群眾受傷,那麼一點躡手躡腳的小玩笑,大家就迫不及待奔走相告了。 0 0 0
- 深夜突然想給某人打電話說不如你借我一個精子生個孩子吧。 0 0 0
- 一個女人30歲了,整個世界都在憂心忡忡地虎視眈眈地幸災樂禍的看著你,等你把自己用跳樓價大甩賣了。 0 0 0
- 自我是一個深淵,它如此龐大,愛情不可填補。 0 0 0
- 一個自由的人注定是一個精神上的孤兒,他無依無靠,除了自己的頭腦和心靈。 0 0 0
- 遺憾的是,在網絡上,你可以一邊在一個博客上安居樂業,一邊在另一個博客上信馬由缰。可是生活中呢?你不可能同時住在大陸和冰島。 好吧,我承認,我其實也不真的喜歡冰島。只是有時候覺得,漂浮著他人眼光的生活是多麼的油膩啊,我所說的冰島,就是指潔淨而已。 0 0 0
- 生活 變成一個沒有留下任何指紋的犯罪現場。 0 0 0
- 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0 0 0
- 今天忍不住去Google了一下毛姆,發現他從小是孤兒、個子矮小、雙性戀、口吃……一個男人的細膩必須通過這些得到解釋嗎?敏感就不能夠是一種健康的力量?這些陳腐的邏輯真叫人掃興,仿佛一切藝術上的想象力,表達的最終都是對自我的厭惡。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