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勖存姿說:“如果你沒遇見我,也許現在已經結了婚,小兩口子恩恩愛愛,說不定你已經懷了孩子。”
“是,”我接口,“說不定天天下班還得買菜回家煮,孩子大哭小號,兩口子大跳大吵,說不定丈夫還靠我吃軟飯,說不定早離了婚。”
勖存姿笑笑說:“喜寶,在這個時候,也只有你可以引我一笑。”
“我並不覺得遺憾,”我想起那個金發女郎,“至少將來我可以跟人說:我曾經擁有一整座堡壘。何必悔恨,當初我自己的選擇。”
他看著我。
我嘲弄地說:“我沒覺得怎麼樣,你倒替我不值,多稀罕。”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喜寶》
《喜寶》[177句]
-
亦舒原名倪亦舒,另有筆名梅峰、依莎貝和玫瑰等。哥哥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到香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並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曼徹斯特攻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佳藝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事實上,亦舒早在十四歲便在《西點》雜志上發表其第一部小說《暑假過去了》 ,首部個人小說集《甜囈》則在1963年出版。她的多部作品,包括《玫瑰的故事》 、《朝花夕拾》等,亦曾改編為電影。除小說外,亦舒還撰寫散文和人物訪問稿等。亦舒的作品以情節取勝,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結局受歐·亨利的影響,常常出乎意料,富有傳奇色彩。在語言形式上,亦舒小說都是以一兩句話為一個段落:跳躍性大,節奏感強,這和香港惜時如金的緊張生活很吻合。
亦舒一直都是一位多產專業作家,除了小說作品外,亦以筆名“衣莎貝”在《明報周刊》撰寫專欄。她的科幻作品不時會看到倪匡作品的角色客串出現,如原振俠,小郭等。而她筆下的女角色大部份自愛自強,獨立特行的姿態影響一眾華文讀者。
亦舒小說的女主角多是都會里聰敏干練的白領女性,但在感情生活中卻往往飽經滄桑,或感到都市優秀男性的匱乏、苦于難覓知音。亦舒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潑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兩語切中時弊,她的文字非常精煉,沒有任何多余的聯接。
亦舒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主要是以香港和歐美的現代都市作為背景。她描寫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的感情發展與身邊的社會關系網絡有著重大的聯系。而前者往往屈從于後者。亦舒是在演繹愛情的表面下展示一個冷漠現實的都市社會,展示在這種都市環境中,人的個性、心理所受到的種種壓抑與異化。
倪匡曾說過:“亦舒自小在香港長大,她的小說,和香港人的脈搏頻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學。她的小說不矯揉造作,有著香港人的性格。”她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著而不肯放棄。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