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開去:一個人到世上來,來做什麼?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無奈找不到那麼多可愛、好聽、好看的,那麼,我知道什麼是好的。我在“文革”中不死,活下來,就靠這最後一念——我看過、聽過、吃過、愛過了。 ”文革“中他們要槍斃我,我不怕,我沒有遺憾,都愛過了。但還要做點事。我深受藝術的教養,我無以報答藝術。 連情感、愛,也不在乎了。愛也好,不愛也好,對我好也好,不好也好,這一點,代價付過了。唯有這樣,才能快樂起來,把世界當一個球,可以玩。 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
    0 0 0 3 拷貝 二維碼 《文學回憶錄》
《文學回憶錄》[141句]
  • 木心

    0

    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鄉。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陳丹青的導師。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生,浙江烏鎮東柵人,據稱,木心與作家茅盾(沈雁冰)兩家有較遠的姻親關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鄭儒針是香港銀行前行長——鄭鐵如先生的長子,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謝仁冰先生的外甥,與錢鍾書先生交好,其母與魯迅先生相識。
    陳丹青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鐸之心”,是佛語的說法;木心先生卻自道“名字其實是累贅,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筆畫集中,‘心’字筆畫發散之意。”(據童明教授介紹,“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個‘人’”之意)
    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所有作品皆被燒毀,三根手指慘遭折斷。獄中,木心先生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紮特與巴赫。
    文革結束後平反,曾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以及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參與主修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十大設計師”之一。
    在1977年——1979年間,遭遇軟禁,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間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長居美國紐約,並盤桓南北歐,游曆甚廣,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
    *1983年,“林肯中心”舉行木心水墨畫展。
    1984年,哈佛大學舉行彩墨畫展、收藏儀式。
    2002年,舉辦“木心的藝術”大型博物館級全美巡回展。
    出版了16本小說、散文和詩集。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偽所羅門書》等;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但仍有大量遺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