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36句]
    李毓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讲解和学习《弟子规》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而论,具有深厚意义。只有学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启蒙学《弟子规》是小学前必读必解的儿童读物,《三字经》是学生家长重点读物,《千字文》是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读物 。
    据《弟子规密码》作者、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弟子规》作者系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先生。李毓秀生于1647年,卒于1729年,享年83岁。着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0 0
此专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