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
登入
|
FaceBook登入
會員中心
|
退出
推薦
|
最新
|
熱門
|
收藏本站
首頁
偶遇佳句
名人名句
熱門名人
名人名言
經典語錄
書籍名句
電影台詞
小說摘抄
散文美句
動漫語錄
古文名句
詩詞歌賦
英語名言
電視劇台詞
原創句子
熱門句子
最新句子
推薦句子
精選專輯
精選專輯
最新專輯
美圖美句
美圖美句
手寫美句
經典對白
會員中心
手機版
首頁
名人名言
馬丁·布伯
馬丁·布伯
喜歡(
0
)
收藏(
0
)
馬丁·布伯(德語:Martin Buber,1878—1965)是一位奧地利-以色列-猶太人哲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他的研究工作集中于宗教有神論、人際關系和團體。
馬丁(希伯來語名字: ??????????,Mordechai)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所羅門·布伯是猶太傳統和摩西五經的著名學者,住在倫貝格(今烏克蘭利沃夫),馬丁·布伯童年時代大部分時間住在祖父那里。馬丁·布伯接受的是多語種的教育:在家中說意第緒語和德語,在童年時期學習了希伯來語和法語,在中學時期又學習了波蘭語。
1892年,馬丁·布伯回到倫貝格父親的家中。在經曆一次個人宗教危機後,他放棄遵守傳統的猶太教宗教法典,並開始閱讀伊曼努爾·康德、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等哲學家的作品,其中後面兩位尤其鼓舞他日後從事哲學研究。1896年,馬丁·布伯前往維也納求學,學習哲學、藝術史、德國研究和語言學。1898年,他參加了錫安主義運動,參與大會和組織工作。1899年,在蘇黎世求學期間,馬丁·布伯遇見了未來的妻子、來自慕尼黑的Paula Winkler(一位非猶太人錫安主義作家,後來改信猶太教)。
馬丁·布伯的錫安主義具有他自己個人的觀點,他不同意西奧多·赫茨爾的錫安主義的政治與文化方向。赫茨爾所設想的錫安主義的目標只是建立一個民族國家,沒有考慮到猶太文化或宗教的需要。與此相對照,馬丁·布伯則認為,錫安主義的潛力在于其社會的和精神的財富。赫茨爾與馬丁·布伯終其一生,始終在相互尊敬和爭論中,各自朝向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1902年,馬丁·布伯成為錫安主義運動中央機關的周刊《世界報》(Die Welt)的編輯。但是一年後馬丁·布伯加入了猶太教的哈西德運動。馬丁·布伯很贊賞哈西德派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中實踐他們的宗教。與總是關注政治利益的繁忙的錫安主義組織相比,哈西德派更關注于馬丁·布伯所渴望錫安主義采納的價值觀。1904年,馬丁·布伯退出了大部分錫安主義運動的組織工作,專心于研究和寫作。同年,他發表了論文。
他/她的經典名句
人不是在荒謬中發現意義,而是在平凡中尋求神聖,在"我―你"關系中去發現"永恒的你"。
"我―它"的關系在布伯看來只是一種經驗和利用的關系。"我"是世界的中心,"我"去感知世界,"周圍世界僅是感覺對象"(P39)。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關系分為兩種:我與你,我與它。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系時,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系,即是我與你的關系。
盡管有種種相似之處,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張新的面孔,我們從未見過,也不可能再次見到。我們無法停留在過去,也無法預見我們的反應。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
凡真實的人生皆是相遇。
他/她的經典作品
《馬丁·布伯經典語錄》
—— 5條句子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關系分為兩種:我與你,我與它。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系時,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系,即是我與你的關系。
其他著名人物
孫中山
柴靜
丹·布朗
羅洛·梅
波德萊爾
張良
莫泊桑
孟子
姜維
阿爾博姆
蒲柏
紀德
誰喜歡他/她
網站
關於我們
使用協議
使用幫助
線上聯繫
頻道
名人名言
原創句子
精選專輯
美圖美句
尋找知音
總有觸動你的句子
版本
名句子手機版
名句子IOS版
名句子Android版
連結
無限動漫
無限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