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对阐释》[9句]
    苏珊·桑塔格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着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桑塔格以一种轻松的语调讽刺阐释泛滥的本质与根源,指出林林总总的阐释不过“是以修补的方式保留那些被认为太珍贵以至不可否弃的古老文本的极端策略。”不但没有再创造,反而使得原本就很贫瘠的世界变得更加的贫瘩。阐释中有误解,有重复,它是对作者本意的蒙蔽、侵犯还有掠夺。她以《沉默》为例,认为“这种方式的阐释暴露出阐释者对作品的不满(有意或无意的不满),希望以别的东西取代它。”桑塔格进一步指出,事实上,“阐释者并没有真的去除掉或重写文本,而是在改动它,但他不能承认自己在这么做。他宣称自已通过揭示文本的真实含义,只不过使文本变得可以理解罢了。不论阐释者对文本的改动有多大,他们都必定声称自己只是读出了本来就存在于文本中的那种意义。”她认为,造成这种单一阐释的根源是內容说,即“形式”与“內容”的划分.并指出,“內容说”本身在今天就是这种情况,无关內容说以前是怎样的,它在当今看来主要是一种妨碍,一种累赘,是一种精致的或不那么精致的庸论。”而且, “对內容说的过分强调带来了一个后果,即对阐释的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投入。”
    在剖析了阐释的本质之后,桑塔格将其主要的批评火力集中指向了那种极度简单化的对等式的“权威”阐释。她明确提出“如果我反对释义,我也不是这样反对释义本身,因为所有的思考都是某种释义。我实际上是反对简化的释义。我也反对花巧地把意念及名词调换作粗浅的对等。即,X其实是A,Y其实是B,z其实是c的替换。”显然,桑塔格其实不否认艺术作品是可以被描述或阐释的,只是应该是服务于原作而不是夺取他的位置。因此,她认为应更多关注艺术的形式,而不是其所谓的“內容”。与此相关,她还认为需要一套为形式配备的描述性的词汇,而不是规范性的词汇。由此,桑塔格提出“新感受力”的概念来倡导一种更加直接的,不加伪装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并主张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是去理解和分析,而是去感觉。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苏珊·桑塔格

    0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
    她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着称。着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2000年,她的历史小说《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
    除了创作小说,她的创作了大量的评论性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此外,她也是一位反战人士及女权主义者。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