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太空漫游》[12句]
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和斯坦利·庫布里克于1964年構思其後發表的小說,1968年庫布里克拍成電影版本。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崗哨》。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
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時代啟蒙了地球人類的文明。三百萬年後,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同樣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間立即朝土星方向發射出電磁信號。美國派太空船“發現號”遠征土星,追查真相。太空船的超級電腦“哈爾”發瘋,害死三名冬眠中的太空人,並犯弗蘭克·普爾變成太空漂流物,只有戴維·鮑曼逃過一劫。幸存的鮑曼獨自抵達土星,又發現另一塊更大的黑石板……
在阿瑟·克拉克眾多作品中,以“太空漫游”四部曲最為膾炙人口,他用豐富的第一手太空科學資料,創造出比現實太空科技更為創新的場景;而他紮實的科學背景,更使作品中提到的科技情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本書是“太空漫游四部曲”之一的《2001太空漫游》。
上辑:
《多麗絲·萊辛經典語錄》[4句]
下辑: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10句]
- 天哪,到處都是星星 0 0 0
- 那兩次,他都幾乎無法控制自己一切較高級的邏輯思維;兩次,他都差一點成為亂糟糟的一團瘋狂沖動;兩次,他都勝利地渡過難關,但他明白,在一定的環境下,任何人都可能因為驚慌失措而失去人性。 0 0 0
- 今天,每一個活著的人的身後,都立著30個鬼魂—30:1,正是死去的人和活人的比例。開天辟地以來,在地球上活過的人大約總共一兆。 0 0 0
- 他們在這種軀殼中漫游于星際之間,他們不再建造宇宙飛船。他們本身已是宇宙飛船。 但是“機器實體”的世紀很快又已告終。在他們不斷的實驗中,他們懂得怎樣把知識儲存在空間本身的結構里,把思想永久凝聚成光格。他們可以變成輻射性的生物,最終擺脫掉物質的控制。 0 0 0
-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明斯基和古德二人已證明,中性電路可以按照任意選擇的程序自動產生——自行複制。電腦能以同人腦發育極其相似的過程使之成長。從任何實例來看,具體細節是永遠無法知道的,即使知道,也由于比人的理解力複雜幾百萬倍而無法為人所理解。不管它是怎樣操作的,反正組後的結果是一種機器的智慧,可以再現(某些哲學家甯願使用“模仿”這個詞兒)人腦的大多數活動,而且快得多且可靠得多。 0 0 0
- 人猿們再也不會由于饑餓而變得冥頑不靈,他們有了閑空,也有了進行最初步思考的時間 0 0 0
- 為人體實在是個臨時拼湊成的怪物,到處都是不起原來作用的器官,改變作用又並不總是成功的——甚至還殘存著廢棄部分(比如盲腸),這些部分甚至比無用更壞。 0 0 0
- 有人預言:總有一天地球也要像土星一樣有一個光圈,那將完全由空間建築工人粗心拋開的螺栓、扣閂乃至工具構成的。 0 0 0
- 巨大的光環體系這時橫亙在整個天空,飛船已經穿過體系的最外緣。鮑曼高踞在約一萬英里的上方,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出光環基本上是冰組成,在陽光中閃閃發光。他好像在一場暴風雪的上空飛行,偶爾在風雪沒吹到的地方看到陸地,有時候卻出乎意料地看到一片夜空和繁星。 0 0 0
- 如果他們竟而停下來考慮一下事情的經過,他們也只會吹噓自己是通過本身的努力才取得其地位的改善的;實際上,他們早已忘記還有過其他的生存方式了。 0 0 0
- 拜倫盯著可視板。從可視板上固定不變的圖象來看,他們乘坐的飛船象是停留在太空中沒動。其實“無情號”此時正以每小時一萬英里的速度飛行著,但這個速度對于浩翰無垠的太空來說又算得什麼呢?冷漠而明亮的星星懸浮在太空中,給人以催眠的作用。 0 0 0
- 我們還必須假設,除非得到相反的證明,他們對我們是敵對的。人們常說,先進的文化一定是善良的,但是我們不能冒險。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