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己的树下》[7句]
大江健三郎本书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所着。他第一次以平实易懂的口语文体,专门为纯洁与美好未来的象征写下了《在自己的树下》这部自传性很强的随笔集,分别以逃学、生存,还有自杀、语言、反战以及学习方法等作为不同主题,与所有具有相同或相似苦恼的孩子进行平等和真诚的交流。
《在自己的树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自传性随笔集,收文章16篇,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是作者在“漫长的作家生涯中”,第一次为孩子们写的书。
年幼时奇特的生命经历,母亲关于再生的讲述,祖母口中“自己的树”的故事,对战争创伤的亲身体验与深刻反省,在树上的小屋中再等待一段时间的信念,森林中的小海豹,一百年的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树为什么会笔直地向上生长?从森林环绕的山村走出来的文学巨匠,以他特有的笔触,为年轻人展现自己的成长道路与生活体验,宽容中的犀利,温厚中的锋芒,一切,都在提醒读者正视自己,正视人类自身。
作者说:当他渐入老境,总期望能在“自己的树”下与过去的自己相逢。相信翻开《在自己的树下》,你也会在这里与一位智者、一位朋友相逢,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现在对光来说,音乐是他蕴藏于內心的深刻而丰富的东西,也是他将內心的情感向他人、向社会传达的惟一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在家庭里发芽,在学校里发展成形的。不仅仅是语文,还有自然科学、算术、体操、音乐,这些都是深刻了解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语言。还有外语,外语也有着同样的功用。 为了学习这些,无论是什么时代,孩子都是要去上学的。我认定了。 0 0 0
- 遵循国家和社会的现有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去生存;适应这一切去生存;以现在的存在方式的自然延长去想象、描绘未来的一切;不想改进现在的一切;完全根据所在国家、社会的强势者的思考方法来决定自己的态度。特别是,把教导的一切看得很重要,自己亦步亦趋地去实践,同时还原模原样地教授给他人。 我想具有上面这些特点的人可以称之为保守的。 0 0 0
- 如果你感到哪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的话,那么就请隔一段时间重新读遍,而且每遍,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上线,在空白处记下阅读时的杂感。这是一种有益的读书方法。 0 0 0
- 人类就是这样,一旦弄清楚对于人类产生邪恶作用的事物是什么,就可以与之斗争,就有人勇敢地与之斗争。但是,在不知其为何物的时候,则往往容易臆想,亲在臆想中,幻化出产生邪恶作用的事物的虚相来。 在欧洲的历史中,犹太人就是这种妄想的受害者。古俄罗斯和东欧都曾有针对犹太人的大迫害。说来这还算不上是很久以前的,将这迫害变成一种国家政策,将几百万的犹太人杀害于毒气室中,是仅仅六十年前发生在纳粹德国的事情。 0 0 0
- 从第二天早晨起,一去学校,我马上就从后门出去直奔林子,一直到傍晚,都是我一个人在那里度过。我把大本的植物图鉴带到林子里,中图鉴中寻找着林子里的每一棵树的名字和特性,并把它们一一地记在了心里。 我们家做着与林木管理有关的工作,我记下树木的名字和特性,应该是对将来的生活有益的。林子里树木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的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和各自的特性,我觉得十分有趣,简直着了迷。现在我所知道的树木的拉丁名字,基本上是那时候要林子里记住的。 我不打算去上学了。在森林里一个人对照植物图鉴记树木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特性,将来就可以靠这些知识生活了。再说,我很清楚,从心里喜欢树、对树有兴趣、能和我一起谈论它们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一个人也不会有。 0 0 0
- 我们是为了让这种语言完全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来到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文,就连自然科学、算术甚至体操方面的用语也都是这一继承所必需的。如果只是一个人钻到林子里,拿着植物图鉴和眼前的树木去对照,那么就不能代替死去的孩子,只能和他一样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新的孩子。所以,我们才都来到学校,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 0 0 0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言呢?这和是否有事实依据无关。因为恶意和轻薄才是流言的原动力,流言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因此我期望大家能对流言有比较强的抵抗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是听到某一流言后,在相信它之前,如果这是你身边的人讲的,那么向更多的人询问一下意见,确认一下这是否是真实的。如果是报纸上登的,如果对其中某一流言想加以注意的话,就从各种报纸 上多看一下随声附和的、与此相反的、中立的各种“信息”,这种做法在图书馆是非常容易办到的。 流言越是难以置信、令人怀疑,也就有人越热心地加以渲染传播,并以此为乐。对这种人,哪怕是非常有名的人,我也从来都是极为冷淡的。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