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12句]
肖斯塔科維奇肖斯塔科維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聖彼得堡,是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當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遍及各種音樂體裁,特別是15部交響曲使他享有20世紀交響樂大師的盛譽。此外,他還培養了大批蘇聯當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蘇聯人民的喜愛。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在肖斯塔科維奇生命的最後4年,他與年輕的音樂家伏爾科夫成為密友。在伏爾科夫的鼓勵下,一個“從棺材里逃出去”的計劃逐漸形成,他決定秘密口述一部回憶錄,將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曆史告訴大眾,從而糾正那個“令人心碎的奴顏婢膝的形象”。他為伏爾科夫提供材料,講述往事,肆意評價那些曾經的風云人物。在伏爾科夫完成寫作後,他通讀了全書,並逐章簽名確認,同意在他死後將書稿送西方出版。
1975年9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東西方陣營各取所需,大卸八塊。蘇聯宣稱他是“國家最忠實的兒子”,西方國家則稱他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蘇維埃政權堅定的信徒。”一切仿佛蓋棺論定,但他的幽靈卻從強權與意識形態的銅牆鐵壁中鑽了出來,並順手打了它們一記響亮的耳光——1976年,他的回憶錄被伏爾科夫帶到了國外,幾年後,回憶錄面世,題名《見證》。
這是他一生哀樂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往事已然如煙,生靈早已塗炭,回首前塵,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悵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爾科夫講述往事的時候,時常忍不住說的那樣:“回頭看,除了一片廢墟,我什麼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上辑:
《針尖上的天使》[10句]
下辑:
《罪行》[12句]
- 暴君喜歡把自己扮成藝術的贊助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暴君對藝術毫不理解。為什麼?因為暴君是倒行逆施的,暴君是專門倒行逆施的人。原因很多。暴君乞求權力,他踩著尸體去攫取權力。在權欲的驅使下,他一有機會就忍不住要毀掉人、侮弄人。對權力的貪欲難道不是倒行逆施?如果你是心口一致的,你對這個問題的答複必然是肯定的。你內心一升起對權力的欲望,你就成了迷路的人。 0 0 0
- 對這些現代顛僧來說,世界已成廢墟,建立一個新社會的企圖顯然已經失敗————至少暫時是這樣。他們是光禿禿的地球上赤裸裸的人。過去的崇高的價值標准已經被掃入塵埃,新的理想只能“從反面”來肯定,必須用嘲笑、諷刺和裝傻為煙霧來傳達。 0 0 0
- 若想要保住某件東西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它 愛得太過的東西容易毀滅 要冷眼對待一切 特別是你心愛的事物 那樣 它們生存的機會反而會多一些 這大概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秘密之一 0 0 0
- 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情的世界。這個世界把這位藝術家看作角斗士,要求于他的,用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話來說,是“認真地徹底死去”。這位藝術家遵命了,以死亡作為他的成功地代價。 0 0 0
- “許多事物在我們眼前老去了、消逝了,可是,我想,許多似乎已經時過境遷的事物最後都會顯得新鮮、強有力和永恒(如果真有什麼永恒的事物的話。)” 當然,在頭腦仍然健全的時候,我們全都對永恒有所懷疑。坦率地說,我不怎麼相信永恒。 0 0 0
- 當大多數人認為生活從此一片晴朗的時候,這個顛僧在節日歡宴上哭泣。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憂郁的預言是正確的。 0 0 0
- “我愛春天暴風雨後的晴空。那是你的眼睛。” 0 0 0
- 在相當華麗的旅館房間里,我和肖斯塔科維奇談到與音樂節有關的活動。他顯然感到緊張,在我問及他最新的作品時他避而不談。他帶著勉強的笑容說,他正在為卡爾·馬克思的傳記影片譜。說了這一句之後他又靜默了,一個勁兒在桌上彈著手指。 0 0 0
- 我選擇了真理。這也許是沒有希望的,也許是個錯誤,因為真理永遠會帶來問題和不滿足。感到受了輕侮的公民會咆哮著說你傷了他們最高尚的感情,戲弄了他們崇高的靈魂中最纖巧的心弦。 0 0 0
- 我想,在俄羅斯曆史上許多事情是重複出現的。當然,一件事情不可能完全一樣地重演,必然會有一些不同。盡管如此,許多事情是曆史的重演。在許多事情上,人們所想所做都是相似的。 0 0 0
- 他不說自殺是興之所致,而說自殺純粹是稚氣的行為。是低級精神對較高級精神的反叛。其實也不是反叛,而是低級精神的勝利,完全的、最後的勝利。 0 0 0
- 在蘇聯,最難得和可貴的畢竟是“回憶”。它已被踐踏了數十年;人們知道比記日記或寫信更妥當的辦法。當三十年“大恐怖”開始的時候,受驚的公民銷毀了私人的文字記錄,隨之也還抹去了他們對往事的回憶。此後,凡是應該作為回憶的,由每天的報紙來確定。曆史以令人暈眩的速度被改寫。 沒有回憶的人不過是一具尸首。這麼多的人在我面前走過去了,這些行尸走肉,他們記得的僅僅是官方許可他們記得的事件————而且僅僅以官方許可的方式。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