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晏子經典語錄》[5句]
下辑:
《素書》[8句]
-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原句為: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0 0 0
-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0 0 0
- 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怨利生孽,維義可以為長存。且分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 0 0 0
- 眾而無義,強而無禮,好勇而惡賢者,禍必及身。 0 0 0
- 廉者,政之本也;謙者,德之主也。 0 0 0
-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0 0 0
- 正道直行則不容于世,隱道詭行則不忍’。如何得以‘道無滅,身亦無廢?’ 0 0 0
-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虛至。 0 0 0
- 晏子諫殺燭鄒 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0 0 0
- 為政何患?患善惡不分。 0 0 0
- 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 0 0 0
- 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0 0 0
- 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為祿仕者,不能征其君。 0 0 0
- 下午直辭,上有隱惡;民多諱言,君有驕行。 0 0 0
- 善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進,則善無由入矣。 0 0 0
- 有賢不用,安得不亡? 0 0 0
- 道在為人,而失在為己。為人者重,自為者輕。 0 0 0
- 橘生北則為橘,生于南則為枳。 0 0 0
- 淫與耳目,不當民務,此聖王之所禁也。 0 0 0
- 折沖樽俎 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觴之。飲酒,酣。范昭曰:“請君之棄樽。”公曰:“酌寡人之樽,進之于客。”范昭已飲,晏子曰:“撤樽,更之。”樽觶具矣,范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成周之樂乎?吾為子舞之。”太師曰:“冥臣不習。”范昭趨而出。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故臣不為也。”范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禮,而太師知之。” 0 0 0
- 二桃殺三士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0 0 0
- 進不失廉,退不失利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