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昂利·霍尔巴赫(1723—1789),原名亨利希·梯特里希(Heinrich Diefrich),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
霍巴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海德斯海姆村,父亲是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商人。1735年他随父移居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君主,在他统治下,法国民生凋敝,对外战争频繁。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堪忍受沉重的压迫而进行反抗,新兴资产阶级也由于赋税增加影响资本积累而对封建专制制度不满。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一度达到鼎盛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时已经危机四伏。进步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开始从事启蒙活动。霍尔巴赫就在这时从德国迁居法国,并在巴黎度过青少年时代。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和早期启蒙思想,给年轻的霍尔巴赫以深刻的影响。
1744年,霍尔巴赫到荷兰的来顿大学读书。十六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版较为自由,产生了斯宾诺莎、格老秀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伦勃朗等大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西欧各国受迫害的进步学者多以荷兰为避居地,一些在该国无法出版的进步书籍可以在这里出版。莱顿大学更是欧洲第一所新教大学和新思想的中心。因此霍尔巴赫在来顿大学学习几年,受益不浅,为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48年,霍尔巴赫大学毕业回到巴黎。这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等人正积极筹备编纂《百科全书》。霍尔巴赫立即参与这项工作,并成为狄德罗的挚友。在整个《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中,霍尔巴赫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但自始至终参加了《全书》的编写,为《全书》撰写了近四百个条目,而且还利用从伯父继承来的贵族头衔和财产,为“百科全书派”的活动提供方便,他的沙龙是“百科全书派”重要活动中心。霍尔巴赫是这部巨着得以完成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同时,霍尔巴赫将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译成法文。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儿的物理学和英国经验论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向法国科学界介绍了德国化学、矿物学着作。在继承欧洲唯物主义优秀传统和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研究的基础上,霍尔巴赫形成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和机械唯物论哲学体系。
1789年1月,距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不到半年,霍尔巴赫离开人世。他虽然未能亲眼看到这场震撼世界的革命,但他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却直接影响了这次革命的进程。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百科全书派”哲学家所阐述的唯物主义,“以其两种形式中的这种或那种形式——公开的唯物主义或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大革命爆发时,这个由英国保皇党孕育出来的学说,竟给了法国共和党人一面理论旗帜,并且为《人权宣言》提供了底本。”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