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當年的體溫》[5句]
- 時間危機,即人生危機。沒什麼比把握光陰更重要。 0 0 0
- 大地震的可怕在于,它將生活連根拔起,摧毀著物象和視覺記憶的全部基礎。 0 0 0
- 海明威說:這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去奮斗! 記住,奮斗————是個動詞。 0 0 0
- 一但面具戴久了,臉就長成了面具的模樣。 是的,他們的人生已成醬缸,發黴變餿了。 0 0 0
- 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 0 0 0
- 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見一朵一朵的閃爍,比樹高,比云低…… 0 0 0
- 童年是懵懂的清晨,像沾露的牽牛花,枝條鮮嫩、柔軟,充滿汁液和夢幻。而青春則是朝陽時分了,用某個政治家的話說,是“八九點鍾的太陽”。 0 0 0
- 地址是死的,地點是活的。地址僅僅被用以指示與尋找,地點則用來生活和體驗。 0 0 0
- 它嚴厲得讓人信任,傲慢得給人以安全感。 0 0 0
- 它氛圍樸素、恬靜,節奏舒緩、悠閑;他鼓勵目光的停留,鼓勵掩卷冥思和逐字逐句;它支持一個人的從容、靜氣和定力…… 0 0 0
- 即便如此,其夏夜卻讓我黯然神傷,那一盞盞清涼似風的小燈籠呢?那明明滅滅,隱隱綽綽的小幽靈呢? 0 0 0
- 那光,或說青色,或說黃綠,還有說冰藍,我覺得皆似,又皆非。你剛想說他憂郁,又覺不失燦爛;你剛想說他冷幽,又覺頗含灼情……總之,有一抹謎語的氣質,一股童話的味道。 她靜靜的、微微的,很聰慧、很羞澀,像什麼人的目光。 它能激發你無窮的靈感和描述欲望,雖然換來的是沮喪。 0 0 0
- 30年來,百萬唐山人雖有同一個祭日,卻無私人意義的祭奠地點。對亡靈的召喚,一直是十字路口一堆堆凌亂的紙灰。 一代人的祭日,一代人的鄉愁。 0 0 0
- 它們是人生流程中最唯美的兩棟時空,人生最詩意的元素,最爛漫和綺麗的風光都寄宿其中。 0 0 0
- 這個時代,不變的東西太少了,慢的東西太少了,我們頭也不回地前行,而身後的腳印、村莊、影子,早已無蹤。 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現無詞無曲。 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 0 0 0
- “故鄉”,不僅僅是個地址和空間,他是有容顏和記憶能量,有年輪和光陰故事的,它需要視覺憑證,需要歲月依據,需要細節支撐,哪怕蛛絲馬跡,哪怕一石一樹……否則,一個游子何以與眼前的景象相認?何以肯定此即魂牽夢繞的舊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見證青春的地方? 0 0 0
- 血腥場景、生命掙紮,不僅是一種暴力演示,還是一種視覺汙染,它鍛造你的鐵心腸。 0 0 0
- 從精神性上看,“青春”是最心奎搖蕩的季節,情感枝葉最茂密,夢想的天線架的最高,像夏日里的爬牆虎,瘋長到一切可攀之處。 0 0 0
- 無論是一個人的動情,還是兩個人的戀愛,都要懷揣一顆神聖之心。別輕浮,別魯莽。因為這件事實在太美,像天上的云。 0 0 0
- 迎曦而出,沐夕而歸;伴蟲入眠,聞雞起寢;循天時而動,不負光陰華燦。 0 0 0
- 你打開了一扇門,即等于關上了一扇門,從審美的角度看,最美妙的門一定是虛掩的那種。青春最美的是綻放,而非收割和斬獲什麼。花朵總是比果實更鼓勵人,春天里,為何要急急做秋天的事呢? 0 0 0
- 如果說“戀愛”是一個事實,那“動情”則是一樁秘密,而且是青春最大的秘密,像花園深處的小徑,只適于一個人走進去。 0 0 0
- 你無法用對手的邏輯去說服對手。你們是精神上的異族。 0 0 0
- 明明“現場”蕩然無存,現實空間中全無對應物,卻要少年人硬硬地抒情和陶醉,這豈非無中生有、畫餅充饑?這不荒唐、不悲愴麼? 0 0 0
- 單純的個體是沒有“故鄉"的,單純的門戶是無“家"可言的。 就像水,孤獨的一滴構不成“水"之含義,它只能叫“液體"。 0 0 0
- “故鄉”的文化任務,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邏輯,即探究一個人的身世和成長,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來源、之出處。 0 0 0
- 為什麼美麗的東西都脆弱?為什麼人類活得越來越頑強? 0 0 0
- 腐草化螢,化腐朽為神奇,多可愛的想象,多燦爛的心願。 0 0 0
- 沒有故鄉,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于誰? 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0 0 0
- 我聽不見花開的聲音。 我只聽見耳朵的慘叫。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