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琉璃》[11句]
王鼎鈞《碎琉璃》回憶20世紀上半葉山東故鄉的人與事,娓娓敘說故鄉的親人、師友以及少年經曆,自傳色彩濃郁。
這部散文集雖是斷斷續續、長短不一的故事,其實這些故事是可以串聯在一起的,串連成一篇可歌可泣的長文。這本描述戰亂時期的作品,隱隱訴說著戰火下人們的悲哀。
喜歡聽別人講述我童年時期的故事,猶如喜歡有人替我照相。
小時候喜歡種花,只喜歡一種特別嬌豔的玫瑰,花瓣大得像巴掌,在微風里狂張合合比旁邊的蝴蝶還誘人。
這種花極難侍候,她含苞的那幾天,如果暴雨傾在她頭上,她決不開花;如果狂風粗暴的搖撼,她決不開花;如果蜜蜂太多,她決不開花;如果一隻蜜蜂沒有,她也不開花。
還有,你不能讓蟲子咬她,只要一片花瓣上出現破洞,所有的花瓣都放棄成長。這種花教人好不操心,人人都說甯願多養一個孩子,也不種這樣的玫瑰。
上辑:
《張潔經典語錄》[11句]
下辑:
《左心房漩渦》[11句]
- 「而今,在那里,我生命中出現過的風景人物,幾乎都不存在了,我參與過的事,也幾乎無人記省,然而陽光大地,萬古千秋,琉璃未碎。」過往煙塵,那些泛黃發黑的真實故事,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然而這種娓娓道來的行為,卻讓人對靜默背後的洶湧產生了無限的好奇與沉寂。 0 0 0
- 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 0 0 0
- 你是基督教,我不是,可是,我也許比教徒更了解耶穌。耶穌為什麼要強調愛的重要?他為什麼主張愛人如己,甚至主張愛仇敵?因為事先料到他會死,他死後,門徒要離開猶太,到外面去托命寄身。只有愛,只有無限的愛,基督教才會生根長大。如果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基督教恐怕在基督身後就灰飛煙滅了。“ 0 0 0
- 不錯,這本書以我少年時代的生活為底本,但它不是要記錄我自己,我的生活並無可誦可傳。只因為我個人生活的背後有極深的蘊藏,極寬闊的幕,我想以文學方法展現背後的這些東西,為生民立傳,為天下國家作注,我提供一個樣本,雖不足以見花中天國,卻可能現沙中世界。 0 0 0
- 大概冰糖葫蘆的滋味確實不錯,我經常可以買到麻雀或黃雀。當然,有些孩子甯願吃雀肉,到處拾柴生火,席地大餐。雀兒怎麼這樣愚蠢,前仆後繼落到孩子們的網里?那些從我手中僥幸脫險的雀兒難道不把親身經驗告訴它的同類?在雀類的世界里,難道不互相傳播警告?孩子們烤雀肉的時候,活著的麻雀在旁邊飛來飛去,難道看不見? 0 0 0
- “…我提醒自己:我們的愛心也許無限,愛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我們不是大聖大賢,不能博施濟眾。但是我們可以一點一滴付出愛來。點滴雖小,積小可以成大。這已經夠我們忙的了,哪還有精力去妒恨呢?” 0 0 0
- “老師,我常常聽見人家說成器。到底什麼是成器呢?”這是壓在我心上的一塊石頭。 “成器就是有用,對別人有用,對社會有用。人在外鄉,成器尤其重要。你必須對別人有用。你在本鄉本土可以做無用的人,到外鄉就行不通。” “有這麼大的差別!我這次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做一個異鄉人,好像很難!” 0 0 0
- “倒也簡單:你到那個地方,要愛那個地方。像我,我離開老家,來到這里,我就全心全意愛這里。記住,你住在那里,一定要愛那里的風土人情,尊重那里的生活習慣。如果那里的菜不好吃,你也要愛吃,因為那里的人都吃。如果那里的水不好喝,你也要喝,因為那里的人都喝。” 0 0 0
- “不要恐慌,我知道背井離鄉是什麼滋味。你是在大霧中行路,看見前面的路只有五尺,不敢邁進。其實盡管往前走,走完了五尺,前面還有五尺,…..前面還有五尺。不要讓霧騙了你、嚇了你。” 0 0 0
- 手里握一只麻雀或黃雀,是挺好玩的事情,你不能怪孩子們喜歡捉它。細嫩的絨毛,暖烘烘的腱肉,令你的掌心那樣舒適。它的心髒鼓動得那樣劇烈,腳爪顫動,將愉快的韻律傳遍你的周身。它全身依附你,但是眼睛卻張皇四顧,尋找出路。你只要一用力,就可以捏死它,可是,你若松開五指,(多麼容易的事情!)你立即創造了一位活潑的天使。 0 0 0
- 唯有經過痛苦,才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唯有經過痛苦,才會牢記教訓,不犯以前的錯誤。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