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15句]
蔣勳《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成于90年代初,二十多年來經久不衰,一直是蔣勳先生的代表作。
“傳統文化是活著的文化,不但活著,而且不能只活在學者專家身上,必須活在眾人百姓之中。”本著這個信念,作者摒棄學者的賣弄和專家的炫耀之心,與年輕一代娓娓交談。依照朝代的次第,《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周密地連綴起各個流派與名家,文筆簡明生動,親切有趣,閃爍著真知灼見,最終成為一本有血有肉的中國美術史入門書。
此次重版,全彩精裝,圖片比之前更為清新,可供讀者諸君更好地欣賞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
—— 這是一部圖錄式的中國美術史。全書以扼要、生動的文字,240多幅彩圖,分15個部份系統地闡述了中華民族的美術發展曆程。本書沒有艱深的專業詞彙,也沒有學究式的資料考證;完全以一般人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范圍來編寫,是一本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
—— 本書的編排周密、詳細,文筆簡潔生動,評論中肯,時有不同凡響之語,許多簡明的結論閃耀著真知灼見。這是一本給人才智的、能引起大眾閱讀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藝術史著作。全書共分十數個章節,以朝代為主線,連接各種流派、每位畫家書的重要作品,最終形成一部簡潔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國藝術史。全書插圖240余幅,占內頁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選作品皆為中國曆代名畫中的精品,並全部彩印,圖文交相輝映,可稱得上是精彩照人。讀者不妨“請讀片斷”一試。
上辑:
《破解達文西密碼》[3句]
- 油畫是用顏料 摻油畫出來的畫,和中國畫以水來混合墨和顏料不一樣。 0 0 0
- 宋朝以後中國繪畫的主流是“文人畫”,在此影響下發生了兩個變化,一是原來的人物畫消失了,代之以山水、蘭竹為主;二是色彩濃豔的畫也消失了,代之以水墨畫。 0 0 0
- 如果你在城市里住久了,大概不太敢相信,山水會是這樣雄偉壯麗啊。可是,如果你到大山中去走一走,你就會知道,唐代人畫的這種山水,事實上的確是存在的呢! 0 0 0
- 所謂“傳統”,就是活著的文化,不但活著,而且不能只活在學者專家身上,必須學在眾人百姓之中。 0 0 0
- 中國人用的毛筆,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柔軟,最有表現力的繪畫工具。當色彩消失之後,中國繪畫的線條一樣可以使畫面充滿動態,空間的層次也一樣十分活潑。因為這種工具的特質,所以中國在漢代以後的繪畫,都大量向線條發展,而不那麼重視色彩。這種完全以線條勾勒出來的繪畫,變成了中國繪畫最大的特點。 0 0 0
- 在宗教畫中,中國畫家喜歡安靜祥和的畫面,他們覺得宗教給人的應該是喜悅和幸福,所以往後走血淋淋的場面就很少了。 0 0 0
- 明代後,城市生活漸漸成為繪畫的主題,文人畫家不再隱居,開始關心現實生活和各種社會現象。 0 0 0
- 清末商業的繁華有利于市民畫家的成長,他們已經脫離文人孤高的性格,和民間藝術打成一片。 也能接受買賣畫作的行為,把繪畫當做一種職業來謀生。 0 0 0
- 直線很整齊,比較安穩。好像我們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直線,看起來非常穩定,風也吹不動。推也推不倒。 可是,相反地,曲線就有流動的感覺。曲線構成的圓形,像玻璃彈珠,像車子的輪子,都是可以滾動的。 0 0 0
- 這些介紹傳統文化的書籍,雖然出自重要學者專家之手,卻決不故作高深,沒有學究式排比資料的自我陶醉,也沒有炫耀專業知識的虛榮。 0 0 0
- 齊白石常用寫意的大筆揮灑花卉樹木,卻又用很工整細致的筆法來畫很細小的蜻蜓、草蟲。 0 0 0
- 像《竹林七賢, 榮啟期》這樣的線條,均勻而有節奏,像一根絲一樣連綿不斷,在中國古代就給了它一個名稱,叫做“春蠶吐絲”。……“春蠶吐絲”這種線條,古代常常特別用來指東晉時一個大畫家——顧愷之的作品。……顧愷之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中國畫家。……顧愷之留下的作品中,最受重視的一件是《女史箴圖》卷。 0 0 0
- 中國古代,因為在衣服上要染繪出很多不同的圖樣,因此發展出繪畫。所以中國古代文字中的“繪”字,是“絲”字偏旁,指的就是用顏料在絲上設色的意思。 0 0 0
- “畫畫使我們更像一個健全的人,有很細密的觀察能力,又很清晰的思考能力,有很准確的表達能力。” 0 0 0
- 中國人原本是不信奉宗教的。中國人也許相信: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宗教罷。所以,把現實中的生活過得更快樂、更幸福,也就達到宗教里所說的“淨土”了。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