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一代東京人》[11句]
新井一二三小津安二郎記憶里的東京,是銀座服部大鍾夜晚八點准時響起時,透過五丁目鰻魚店葦門,看到的金黃色夜景。
魯迅記憶里的東京,是夏夜夜晚透過宿舍窗戶,瞧見江戶川水面上,優雅飛舞的螢火蟲。
村上春樹記憶里的東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狀的狹窄破爛屋子里,免費享受灌進屋子里的陽光與涼風。
老東京人記憶里的東京,是風鈴、煤炭爐、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Always幸福的清貧生活。
我記憶里的東京,是在春天的東京灣淺灘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鰻魚,是在上野公園百年木造音樂廳里,聆聽來自過去的樂音。
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這一代東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著……
上辑:
《午後四時的啤酒》[10句]
下辑:
《我和閱讀談戀愛》[11句]
- 中世紀住在鄉下的農民不會需要公園,反之,工業革命以後,例如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倫敦等大城市,勞動人民的居住環境很差,出于給他們提供運動游樂的空間之需要,才誕生了近代式公園。比方說著名的海德公園,最初是王室的打獵地,一八五一年成了世界博覽會場地後,作為公園開放給市民。紐約的中央公園則在一八五零年代開始建造,七三年才完成。 0 0 0
- 後來回想,我深深感覺到,由藤堂老師親自教一年級學生漢語是老天爺給我送來的人生禮物。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他在桌子上放下sony牌錄音機,一按鍵就傳出來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國音樂,前奏完畢後,女高音開始唱:“北風那個吹……“(後來我得知那是”文革“時期江青審定的八個樣板戲之一《白毛女》的主題歌。)接著,全體學生跟著老師練習四聲:”媽、麻、馬、罵。“那瞬間,好像一股電力通過了我整個人,被雷劈了一般,從頭到腳全身發抖。漢語美麗極了!不僅聽起一特別悅耳,而且說起來非常舒服,說一句話就像唱一段歌。說我對中國話是一見鍾情,一點兒也不誇張。 0 0 0
- 經濟過熱的副作用很快就明顯了。本來一點不值錢的小塊土地,在短短幾年內升了幾倍,竟值幾百萬美元了;這麼一來,傳統的長子單獨繼承制行不通了,因為小弟弟小妹妹都要分到一杯羹。我爺爺、奶奶留下的壽司店,成了父親兄弟姐妹八個人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姥姥留下的小公寓也成了母親三姐妹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官司總有一天要打完,但是骨肉之間的感情,在徹底決裂以後,再也沒有辦法修複的。于是,我結束十余年的海外生活回國時,父母雙方親戚之間的來往差不多都斷絕了。可悲的是,我家並不是例外,很多東京人的家庭都是在八零年代末的幾年里解體的。 0 0 0
- 我開始學漢語時,中國早已進入了改革開放階段,但是在一衣帶水對岸的中國話學校,清一色的日本學生還在和聲歌頌毛澤東的革命歌曲《不落的紅太陽》。還有高年級同學們在聯歡會上唱的一首歌,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都忘不了,那竟然是打日本鬼子的《游擊隊之歌》! 0 0 0
- 然而,在高中同學們面前,我的自尊心受了嚴重的創傷。母親受的打擊好像比我還厲害;陪我參加入學典禮後,她再也不肯來我學校了。主要不是人家有錢,而是文化根基之厚壓倒了我們。比如說,我父母沒有閱讀的習慣,至多看報紙翻雜志而已,當然沒什麼藏書可說;同學們家里倒有高達天花板的書架,架上裝滿的東西名著是家庭成員之間聊家常時候的話題。 0 0 0
- 一九八三年,東京迪斯尼樂園隆重開幕了;不久小朋友,連大人都爭先恐後地去享受美式娛樂。大學生也不例外,男女雙雙約會去,有些人更購買年票經常去。我自己卻怎麼也幸福不起來;一方面,始終不太欣賞美國的通俗文化,另一方面,有東京人的寶貴記憶。 0 0 0
- 阪神、阪急兩家鐵路公司發行《郊外生活》(一九一四年)、《山容水態》(一九一三年)等雜志刊物,向白領階級極力宣傳了居住郊區的優勢,書中多名醫生齊聲說:若要延續壽命,非得馬上離開市中心, 搬到阪神間“健康地帶”去居住不可。富裕的新居民一方面保持傳統關系文化,另一方面積極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結果產生了“阪神間 modernism”,modernism 與其翻成現代主義,倒不如譯為摩登主義。 0 0 0
- 當時的媒體把時代風氣形容為:“Ero(tic),Gro(tesque),Nonsense。“經濟情況越差,國家在國際上越孤立,人們越需要發泄,越尋求刺激。社會上彌漫煽情的娛樂,導致當局嚴厲取締。社會文化頹廢的惡性循環開始了。 0 0 0
- 村上春樹的出道作品《且聽風吟》里出現的音樂、電影片、飲料、食品等,沒有一個專用名詞是日語的,反之全都是外來語。他的文體也被指出明顯有英語文法的影響。若他沒有受阪神間摩登主義的熏陶長大,作品風格大概會很不一樣。 0 0 0
- 一九七二年六月國會議員田中角榮發表“日本列島改造論”,七月被選上首相。他主張:日本各地建設高速公路和新干線網絡才是拉近城鄉差距、解決公害的好方法。農民出身,只有小學畢業,外號叫推土機的土木公司老板成為國家領袖,一時轟動了日本全國,好比他體現了社會的民主化、公平化。媒體紛紛報導田中刻苦奮斗的經曆,連兒童出版社都推出了新首相的半生記。我記得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看,被班主任嘲笑了。他是左派教員工會的成員,一貫批判自民黨政權的。田中角榮是名副其實的推土機,行動能力特別強,上台後兩個月就飛往北京會見周恩來和毛澤東,迅速完成了兩國建交的大事業。跟矮個田中比較,中國領導人顯得特別高大有風度;忽然間,日本社會掀起了中國熱。 0 0 0
- 一離開家鄉就不大想回去,想多看世界,恐怕是很多人年輕時候的經驗。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