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不列颠”札记》[10句]
比尔·布莱森本书由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编着,作为在英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他用犀利、睿智以及细腻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越形形色色的英国村镇,字里行间不仅有对英国风土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也带有一些嘲弄,饱含着大量个人感受、社会风情、人文历史的內容,充分体现了七十到九十年代不列颠的人事物的变化。
1973年3月,初出茅庐的美国小伙比尔布莱森踏上了不列颠这个梦想中的岛屿,突然间,他发现那里的一切都与他所想象的,与旅行指南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原本只想稍作停留的他竟在这块土地上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起来。二十年后,他决心带着妻儿回到自己的故乡美国,在离开英国前,布莱森又重新背起行囊,坚持要作一番旨在告别的环岛之旅。
布莱森从当初隔着海望到它第一眼的地方起步,再次进入这个国家,他用犀利、睿智以及细腻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越形形色色的英国村镇。在布莱森眼中,不列颠是个神奇的地方,而不列颠人则疯狂到了极致,可爱到了极点。那里有奇怪得让人咋舌甚至呕吐的地名,且到处充斥着闻所未闻的字眼;那里地形多样,历史辉煌永恒,风景却如此袖珍;那里的法官头上顶着“小拖把”,怪里怪气的;英国人对自己的美德和快乐指数木知木觉,对享乐的态度更是古怪。旅途中,布莱森还时常回忆起当年造访时的情景,感慨二十年来不列颠的人和物事变化。
这是一次深入英国人灵魂以及其居住腹地的旅行。字里行间不仅有对英国风土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也带有一些嘲弄,然而贯穿全书的仍是对不列颠的依依不舍。在环岛之旅即将结束时,布莱森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英国了,就是它的全部,它的一点一滴,不论好坏。
上辑:
《东西莫辨逛欧洲》[10句]
下辑:
《闪亮的日子》[6句]
- 我有时候会突发奇想,觉得英国人继承的遗产实在多到于己不利的地步。在一个什么都多得叫人咂舌的国度里,你动不动就会把它看成某种取之不竭的资源。 0 0 0
- 英国的城镇有一点挺麻烦的,他们个个都长得无从分辨。他们都有“布兹药房”,都有“WH史密斯书店”,也都有“马克思-斯宾塞百货商店”。说实在的,你跑哪里都差不多。 0 0 0
- 它那个尺寸对一个小镇来说刚刚好——大到足够容纳电影院和书店,小到足以让你感觉到态度友善、适宜居住。 0 0 0
- 格拉斯哥的独特之处,既有新兴的繁华与精致,在每件事情之中又隐隐让人感觉粗旷与威胁,颇让我觉得怪异而兴奋。你可以向我现在这样周五晚上在街上散步,用过月不知道转过街角会撞上一群西装笔挺的时尚人士呢,还是一堆游手好闲的流氓太保。这些人很可以一试兴起就朝你进攻,把他们的名字缩写刻在你的额头上,给格拉斯哥有增添些许风味。 0 0 0
- 我在英国经常被这类事情所震撼——背景平平的人经常表现出极其优秀的教养,让人颇感神秘。 0 0 0
- 在一条后街上,我突然发现一家别致的小餐馆,名叫“喷泉小筑”。这里面提供三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大餐:中国菜、印度菜和欧洲菜。看来这个小镇容不下三家分开的餐馆,干脆全部合一,各类菜式都做。这种理念立即吸引了我,于是我走了进去,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招待引我入座,给我一份厚厚的菜单。从菜单首页就可以看出这三类菜肴全是由一名苏格兰出事烹制的,于是我自己搜索,想找“酸甜燕麦饼”和“羊杂咖喱肉”,可是菜单里的才是都太传统了。最后我选了中国菜,然后靠着椅背,享受这无忧无虑的一刻。 0 0 0
- 可是在英国 等候买票的顾客早就自觉地拿出更加合理而又聪明的办法 他们在距两个窗口几英尺开外的地方只排一条队伍 哪个窗口空了 前面第一名顾客便上前购票 队伍随即跟上 这方法太公平太民主了 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人命令他们这么做 也没有人给他们暗示 他们就这么做了。 0 0 0
- 地铁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永远没法真正看到你头顶上的地方。 0 0 0
- 这种英国人独有的智慧,特别是那种不动声色、挖苦反讽而又轻描淡写的智慧是迪斯尼乐园那些身心健康且严肃得可怕的想象创意师所完全不能理解的。 0 0 0
- 不论谢特兰岛有何等荒凉的如幻魅力,也终究是英国的一部分,同样的商店,同样的电视节目,穿着从玛莎百货麦类的同样的羊毛衫的同样的人,我并不觉得这些会令人沮丧,恰恰相反,我只是现在不觉得迫切想去看罢了,下次去还会是那个样子。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