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10句]
馬伯庸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動的中國通史。“文字鬼才”馬伯庸上起戰國秦漢,下至晚清民國,以寥寥數筆,勾勒出中國曆史的線索;打破以政治大事為緯、以帝王更替為經的寫史手法,用最新穎的主題“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聯曆史;穿插以馬式冷幽默的犀利評點,將枯燥單調的曆史真實變得新鮮有趣。
翻開《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戰國、秦、漢、三國、隋、唐、宋、元等曆史時期將輪番上陣,顛覆爭霸、強盛的曆史形象,展現它們不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趙、前燕、冉魏、劉宋、後周等並不起眼的政權也一個不落、各具特色地接連登場,在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等混亂時代演出一場場鮮活、生動的荒誕劇目。
讀完本書,你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架構起中國曆史的輪廓;在輕松、歡樂的行文中,領悟曆史背後的荒唐與無奈。
下辑:
《文化不苦旅》[10句]
- 人在窮極無聊的時候,思維往往特別敏銳,看事物的角度也與平時不同。《史記》我從前讀過,浮光掠影一掃而過,但當我再次讀到這故事時,空虛的腦子里卻突然產生一個小小疑問——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故事?這個疑問很小,卻在我的腦海里反複糾纏,揮之不去。我心想左右無事,遂決定查查資料考證一番,為自己把這個疑問徹底解決。 0 0 0
- 《周易》的道路走不通了,那麼中國古代還有沒有別的相對比較形而下一點兒、比較好理解一點的宇宙論呢?是否有地、水、火、風那樣比較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的元素理論呢?雖然出現得晚了一點,不過還真有,那就是五行學說。 0 0 0
- 西方講究“君權神授”,中國講究“受命于天”,兩者雖然表面上瞧著意思差不多,不過具體操作起來區別可就大了。西方的神再怎麼無形體無容貌,三位一體,終究有其實在的一面,而中國的“天”則徹底是個虛的概念。就好像“道”一樣,虛無縹緲而又無處不在,仿佛《一九八四》里的老大哥,隨時偷窺著君主的行為,假如君主做了什麼狗屁倒灶的事兒,這天就會刮風下雨打雷,或者鬧點洪水瘟疫什麼的;如果君主多做善事,老天爺自然陽光普照,天下太平。 0 0 0
- 古人們認為,人類和大自然是緊密相連、須臾不可分的,並且這種聯系和影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不是無緣無故天降大旱、洪水導致人間歉收,或者天上打雷人間不孝子遭雷劈,而是人類不修德、不敬神才引來災害,人間出了不孝子才引來天上打雷。尤其是普天下的唯一君主即“天子”,既然是天的兒子,那麼天老子的意願就會隨時傳達給兒子,而兒子的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到天老子的各種異象。所以我們讀曆史書,經常看到只要哪兒遭災了,皇帝就趕緊又是下“罪己詔”寫檢討,又是節衣縮食停建樓台館舍的。最不濟,也得勒令他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宰相們辭職。 0 0 0
- 所有這一切,都要涉及中國曆代王朝全都關心的一件超級無聊的大事,也是再重要不過的宣傳方針:德性。請北方的朋友們注意,不要把這里的“性”字讀輕聲⋯⋯ 0 0 0
- 曆代王朝的德性是一件無聊而重要的大事,如何把一件無聊的事盡量說得有意思又保證精准翔實,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0 0 0
- 且說秦始皇既然迷信這一類鬼花樣,于是鄒老教授的徒子徒孫們就主動冒了出來,在重複了一番老教授說過的話以後,又翻爛故典,好不容易找到了,或者也有可能是徹底找不到因而干脆直接編造了一則上天新的預示,他們說:當年秦文公出門去打獵的時候,打到過一條黑龍,黑色屬水,由此可見,我強秦統一天下本來就是上天注定的事情啊! 0 0 0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其實到不了一百家,三五十家頂天了),其中有一家叫作“陰陽家”,就是基于《周易》的陰陽兩儀理論,研究宇宙和萬物本原、構成要素的一派閑人。已經無可考證,究竟是其中哪位陰陽家在經過長期的調研、冥想或者干脆一拍腦門兒,最終拿出了跟西方四元素論非常接近的五行學說。 0 0 0
- 所謂“德性”,這個“德”就是指的道德,所謂“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可見咱們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在講以德治國了。至于“性”,指的是屬性。德性就是道德的屬性,國家政權的屬性。 0 0 0
- 陰陽家們認為,五行可以完美地套用在萬物甚至萬事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分成五類,自然就能應合五行,要是分不成五類的⋯⋯那是你分得不夠細致。所以不僅僅有形之物、自然之物有五行,就連思想道德都能夠分成五行。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