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暗》[2句]
    馬家輝

    本書是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繼《江湖有事》和《愛戀無聲》之後的最新影評力作,評論所及均為當下熱門的電影和電影人、文化人。從奪得奧斯卡大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生死朗讀》到新近電影《南京!南京!》、《天水圍的日與夜》、《赤壁》、《梅蘭芳》、《葉問》等;從老伍迪、西恩•潘、黑澤明談到王家衛、徐克、許鞍華、吳宇森、陳可辛、沈殿霞、李小龍、張愛玲等。作者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借影像起始,寫盡人間情事。銀幕上下戲里戲外的人生交織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妙畫卷。
    書中除了影評,更有一些時事評論文章把馬家輝的學院派理論根底、傳媒人的開闊視野與文人的筆墨功夫展露無遺。從錢鍾書、柏楊、高信疆談到塞林格、蘇珊•桑塔格,從一段段關于個體生活的曲折輪廓與隱約紋路中,作者寫出了所寄身的民族和國家共同經曆的時代,以及時代背後所有的繾綣顧念與微言大義。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馬家輝

    0

    馬家輝(1963年-),新香江四少之一,生于香港,灣仔長大,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亦為台灣問題研究員。他是香港著名作家、文化評論人,和梁文道、林夕是香港的“賣紙三人團”,熟悉他的都叫他“馬博士”。他有學院派的深厚理論根底,也有傳媒人的開闊視野,更有文人的筆墨功夫。
    1963年,馬家輝生于香港,他是家中的獨子,而後在瘋子、妓女、黑社會俱全的灣仔長大。
    少年時候,馬家輝上課前在大排檔吃早餐,身後就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人,也正是由于環境的影響,使得他從此心底一直根植著江湖情懷。
    17歲,馬家輝在一家小書店發現了一本談李敖的書籍,從19歲那年起,他就瘋狂地迷戀上了著名文學家李敖的作品,並且立志21歲之前寫出一本關于李敖的著作。高考之後,馬家輝被香港浸會大學錄取,但是經過再三抉擇,為了李敖,他放棄了徐克,選擇了去台灣大學讀書,念心理系。馬家輝在台大讀書時認識了李敖,每天下午去李敖在金蘭大廈的家中,幫忙整理剪報,聽李敖笑談江湖。大二那一年,馬家輝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此書成為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學子競相閱讀的暢銷書。李敖在閱讀完《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之後,對馬家輝說:“小馬,我當你面這樣說,背後也是這樣說———我以前研究胡適,胡適跟我說,李敖,你比我胡適更了解胡適。那我今天跟你說,你比我李敖更了解李敖”,並且在1997年的回憶錄中將馬家輝列為平生所交好友名單。
    1997年1月,馬家輝和妻兒住在台北大直,春節時節,接到高信疆的電話,邀請他去香港《明報》工作,他成了《明報》的副總編輯,且開設專欄,開始寫尖刻的時評,被人們稱為“賤嘴馬”。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