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辑:
《终极一班2》[24句]
- 任何商业决策或判断,尽管看起来是建立在理性思维上的“最佳选择”,但心理学研究揭示,我们的决策和判断是建立在人类心理上的“第一满意选择”,而且我们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心理上认知上复杂的混乱和偏差产生的选择性失误。 0 0 0
-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事实上,对于企业及其决策者来说尤其如此,超前的思维和意识不但能够造就领先的理念,而且可以使拥有这种理念的组织和个体成为竞争的领跑者。第298页 0 0 0
- 降低或者预防选择性知觉带来的危害,就必须摆脱“定义式”思维顺序,避免心理定势造成的成见与误差。换句话说,理想的决策不是先定义,再佐证,而是先佐证再定义。第14页。 0 0 0
- 当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我们能够支持决策时的一系列消极心态反应。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所说的话、所采取的行动源自安全感缺失的自我保护,那么专注能够制止他。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将自己作为这种行为的观察者,那么这种关注便不是没有重心的关注,对机会的寻求也不会因瞻前顾后,或者畏首畏尾而终止,机会所存在的不可知的未来也不再是不可穿越的险川。第28页 0 0 0
- 在体育竞争比赛中取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够夺得冠军,但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须有某种领先对手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看,冠军是一种竞争的结果,而领先则是谋求一种竞争优势。第293页 0 0 0
- 事实上,当我们陷入一种瞻前顾后的状态中,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会给决策制造一系列困扰,并受各种各样或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左右,我们终会在这种状态中失去判断力。解决这一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是进入当下并保持意识临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第37页 0 0 0
- 很多时候并不是机会难得,而是我们缺少创造机会的意识,更加缺少的是积极的实际行动力。第26页。 0 0 0
- 领先的战略往往基于一种创造性的先决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者说,战略性的理性思维,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人们对巴菲特“先知先觉”的能力啧啧称奇的时候,真正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先决能力源于他“走在事实前面”的思维。“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么春天就快结束了”。 第298页 0 0 0
- 有时候,解决制度上的守旧并不难,难以扭转的是遵守秩序者的內在秩序感。內在秩序感所带来的心理上稳定的满足,使得企业问题看上去成为成为维护原有秩序的阻碍,但事实上,真正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是已经出现问题或屏蔽问题的內在秩序。21页 0 0 0
- 挖掘机会是获取成功的关键步骤,当我们的意识止步于对过去和现状的依赖,意识中,就会忽略机会的存在。企业运转失灵,发展遭遇瓶颈,决策者试图改善局限,希望企业从已经铺设好的轨道上继续运行下去......这时,任何探寻都是徒劳,因为决策者的思维已经受困,并没有意识到创造和抓住一个新的机会,才是真正重新起航。孙科炎。第27页。 0 0 0
- 时间给予决策者一种思维上的错觉,我们却常常认同这种思维,并不由自主地陷了进去,全然地生活在回忆中的过去和期待中的未来。比如总是有人抱怨现在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倘若有荣耀的过去,就会“想当初如何”;或者寄希望于未来,幻想“以后便怎样”。这种心理的自然萌生,是因为过去可以赋予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一个救赎的承诺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但两者都不是现实。富有远见的决策是从当下出发,自我实现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更重要的是,从內在和当下出发的决策,使我们摆脱一切混乱的、虚幻的问题和困扰,避免决策者在问题中失去明智的判断。第37页 0 0 0
- 追随策略隐藏着一种难以体认的决策心理,这就是决策者总是在战略决策的思维过程中寻找替代经验。这就如同一个失败的人,当他希望成功的时候,总是试图去模仿某个成功的人。但成功并非表面行为可以定义,所以个人的模仿事实总是照猫画虎。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数的人总是坚信模仿的可行性,但在现实层面,几乎无法发现模仿究竟给谁带来过真正的、持续的成功,无论是商业成就还是个人成长。 替代经验的本质是用他人昨天的成功来决定我们今天的行动,这是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大多数替代经验失效的原因。第7页。 0 0 0
-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恰恰表明了一个志在守业的企业其实已经进入惯性滑行期。当企业各方面条件的发展业已成熟,固然会形成一定的心理模式,尤其对于大企业来说,成熟的发展机制往往是禁锢觉知的枷锁。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员工阶层都会有“守”的观念,期望以来现有或者昨天的成绩保持未来的发展,甚至从心理上依赖于“数一数二”战略优势。......如果过去的某些机会可以催生企业的成长,那么现今的某些机会更有可能促进企业的持续领先,前提是:任何心理上的依赖和惯性表现必须从决策者的视野中剔除,而且必须促进整个企业组织保持高度市场警觉的意识状态。第6页。 0 0 0
-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的领先不仅意味着赢得主导竞争的强势地位,更意味着一种便于企业组织谋求长期胜利和持续成功的“优越之势”。纵观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的企业,其优势不仅体现在组织和机制的优越上,更表现在追求永续经营,不断的超越自我并且永葆生命活力的竞争精神之中。当企业追求与卓越的领先,或者奋斗于保持领先之位时,往往会显现出令竞争对手退避的气势。第293页 0 0 0
- 更进一步说,决策者将视野放任于更广阔的竞争天地,势必会发现建立领先优势的必要性。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在它所属的行业或者领域范围內,总是能够保持业绩收入与利润总额取得较高的数值,并且这种利益获得将远远高于其他竞争者。与其他企业相比,领先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市场谈判能力和对抗风险的能力。第293页 0 0 0
- 机会意识回归的前提条件是,有意识地摆脱现有问题的困扰。我们常常以为,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之中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当决策局限于问题本身,无法超越时,问题也就变成抹不掉的阴影。......在决策的过程中,问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理不清的头绪,无法解决 的问题更使决策者感受到压力与痛苦......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将意识提高到所遇到的困难的水平之上。意识好比热气球,它只有被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俯瞰全景,一目了然。28页 0 0 0
- 可见,一个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生死存亡却绝育其决策者。但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决策者事实上早已失去了对商业本质的把握,而是在组织记忆、个体经验或心理认知基础上,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勉强维系有效的商业竞争力。这才是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第4页。 0 0 0
- 管理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处在管理昨天的事务和问题中,而对未来缺乏高度的关注,因而这些管理者总是不可避免地将企业带向失败的结局。3页 0 0 0
- 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直觉反应,而不是复制既定的思维模式。犹如在高度紧张的冒险活动中,冒险体验者只能专注于当下的意识之中。这时思维不再活动,时间、问题都不能再左右意识,于是,决策从內在显现出来,跳脱一切定势。更令人意外的是,决策实行后,一个可以拥有的未来同时展露无遗。孙科炎《决策的逻辑》第39页 0 0 0
- 心理依赖所表现出的另一种突出行为是,所有决策都围绕现有的问题展开,而不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所需。这时,解决眼下的问题成了决策的中心,而这恰恰是企业危机的开始。第10-11页。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