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私的基因》[12句]
理查德·道金斯我們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滿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制、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里的林林總總。
雖然黑猩猩和人類的進化史大約有99.5%是共同的,但人類的大多數思想家把黑猩猩視為畸形異狀、與人類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們自己看成是上升為萬物之主的階梯。對一個進化論者來說,情況絕非如此。認為某一物種比另一物種高尚是毫無客觀依據的。不論是黑猩猩和人類,還是蜥蜴和真菌,他們都是經過長達約三十億年之久的所謂自然選擇這一過程進化而來。每一物種之內,某些個體比另一些個體留下更多的生存後代,因此,這些得以繁殖的幸運者的可遺傳特性(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數量就變得更加可觀。基因的非隨機性的區分繁殖就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造就了我們,因此,要想了解我們的自身特性,就必須懂得自然選擇。
盡管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學說是研究社會行為的關鍵所系(特別是同孟德爾的遺傳學相結合時),但卻一直為許多人所忽視。社會科學領域內一系列研究部門相繼興起,致力于建立一種達爾文前和孟德爾前派的社會和心理世界的觀點。甚至在生物學領域中,忽視和濫用達爾文學說的情況一直令人詫異。無論造成這種異常發展的原因究竟何在。有跡象表明,這種狀況即將告終。達爾文和孟德爾所進行的偉大工作已為日漸增多的科學工作者所發展,其中著名者主要有菲希爾(R.A.Fisher),漢密爾頓(W.D.Hamilton),威廉斯(G.C.Williams)和史密斯(J.Maynard Smith)。現在,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
道金斯對社會學說中這一嶄新工作的主要論題逐一作了介紹:利他和利己行為的概念,遺傳學上的自私的定義,進犯行為的進化,親族學說(包括親子關系和群居昆蟲的進化),性比率學說;相互利他主義,欺騙行為和性差別的自然選擇。道金斯精通這一基本理論,他胸有成竹,以令人欽佩的清晰文體展示了這一嶄新的工作。由于他在生物學方面的造詣頗深,他能夠使讀者領略生物學文獻中的豐富多彩和引人入勝之處。凡遇他的觀點同已發表的著作的論點有分歧時,他的評論,就象他在指出我的一處謬誤時一樣,無不一箭中的。同時,道金斯不遺余力地把據以論證的邏輯推理交待清楚,俾使讀者能夠運用這種邏輯推理再去擴展這些論據(甚至可以和道金斯本人展開爭論)。這些論據可以向許多方面擴展。例如,如果(按道金斯的論證)欺騙行為是動物間交往的基本活動的話,就一定存在有對欺騙行為的強烈的選擇性,而動物也轉而必須選擇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使某些行為和動機變成無意識的,從而不致因蛛絲馬跡的自覺跡象,把正在進行的欺騙行為敗露。因此,說自然選擇有利于神經系統是更准確地反映了世界的形象這種傳統觀點,肯定是一種關于智力進化的非常幼稚的觀點。
近年來社會學說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由此引起了一股小小的逆流。例如,有人斷言,近年來社會學說方面的這種進展,事實上是為了阻止社會前進的周期性陰謀的一部分,其方式是把這種社會的前進說成在遺傳上似乎是不可能的。還有,把一些相似而又不堪一駁的觀點羅織在一起,使人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即達爾文的社會學說,其政治含義是反動的。這種講法同事實情況大有徑庭。菲希爾和漢密爾頓首次清楚地證明了遺傳上性別的均等性。從群居昆蟲得到的理論和大量數據表明,親代沒有主宰其子代的固有趨勢(反之亦然)。而且親代投資和雌性選擇的概念,為觀察性別差異奠定了客觀的和公正的基礎,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展,超越了一般把婦女的力量和權利歸根于毫無實際意義的生物學上的特性這一泥潭中所作的努力。總之,達爾文主義的社會學說使我們窺見了社會關系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必將對我們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上辑:
《寬容》[10句]
下辑:
《魔鬼的牧師》[8句]
- 我們都是生存機器--作為載運工具的機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編制的,為的是永久保存所謂基因這種稟性自私的分子。這一事實直至今天猶使我驚異不已。——《自私的基因》道金斯 0 0 0
- 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 0 0 0
- 想必宇宙的最終命運確實沒有意義,但無論如何,我們真有必要將我們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宇宙的最終命運上嗎? 0 0 0
- 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基因創造的機器。 0 0 0
- 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然而我們也會看到,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0 0 0
- 基因的定義是:染色體物質的任何一部分,它能夠作為自然選擇的單位對連續若干代起作用。 0 0 0
- 隨著時間的推移,複制基因為了保證自己在世界上得以存在下去而采用的技巧和計謀也逐漸改進,但這種改進有沒有止境呢?用以改良的時間是無窮無盡的。一千年的變化會產生什麼樣的怪誕的自我保存機器呢?經過四十億年,古代的複制基因又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呢?它們沒有消失,因為它們是掌握生存藝術的老手。但在今日,別以為它們還會浮游于海洋之中了。很久以前,它們已經放棄了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了。在今天,它們群集相處,安穩地寄居在龐大的步履蹣跚的“機器”人體內,與外界隔開來,通過迂回曲折的間接途徑與外部世界聯系,並通過遙控操縱外部世界。它們存在于你和我的軀體內;它們創造了我們,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保存它們正是我們存在的終極理由。這些複制基因源遠流長。 0 0 0
- Any altruistic system is inherently unstable, because it is open to abuse by selfish individuals, ready to exploit it. 任何利他系統都有先天的不穩定性,因為自私的個體會濫用它,隨時准備利用它。 0 0 0
- 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基因創造的機器。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無情的自私性。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0 0 0
- 生物體是基因創造的生存機器。生命短暫,基因不朽。 0 0 0
- 由于文化的出現,我們的人生的終極任務,將不只是繁殖,還有文化的創造和傳承。 0 0 0
- 明顯的利他行為實際上是偽裝起來的自私行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