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學的邀請》[30句]
本書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討論的問題屬于語義學范疇。語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們中國,不但知道這是一門什麼學問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連這門學科的名字都不曾聽過。照常理來說,我們一定會覺得,這樣一門冷僻而陌生的學問與我們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這本書卻絕對是個例外,讀起來津津有味,一點兒也不枯燥。這固然要歸功于作者“深入淺出”的寫作技巧,同時我們也要感謝譯者的譯筆靈活通達。在改用中國古詩詞代替原書例句這一點上,譯者更是功不可沒。
雖然我們對這門學問很陌生,可是書中討論的問題卻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會碰到的問題。作者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人們“怎樣說話、怎樣聽話”,話說對了有什麼好處,話說錯了有什麼不好、會惹出什麼禍,把話說好是如何重要;也許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我們既能讀又能寫,還要學說話嗎?我們一出生就牙牙學語,學到如今還不夠嗎?誰不會說話,還學它干嗎?還要讀者本書?且慢,恐怕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便是那些自以為早已會說話的人。你究竟會不會聽話呢?會不會說話呢?恐怕得看完這本書才能有一個比較可靠的答複。
這本書所說的“話說”或“語言”也包括“文字”在內。第八、九章實則是在告訴我們怎樣協作。對愛好寫作的讀者朋友來說,本書無疑具有更大的意義。
上辑:
《hellsing》[9句]
下辑:
《美國麗人》[14句]
- 人類本來就有非將他們的力量和活動組織起來變成整個社會里差不多一律遵守的行為方式這一習慣。 0 0 0
- 有些時候,我們說話只不過是愛聽自己說話而已。 0 0 0
- 讓別人的判斷(以及我們心目中認為是他們的判斷)過分地影響我們,是我們之所以會有渺小感、犯罪感和不安全感的最常見理由之一。 0 0 0
- 就像蛇一聽到耍蛇者吹橫笛的樂聲就會失去自主能力一樣,我們也為語言催眠師音律動聽的詞句所控制。 0 0 0
- 許多謠言之所以愈傳愈誇張,就是因為有些人忍不住要向更高的抽象階層上走,從報告進展到推論,從推論進展到判斷,然後再把不同的階層混雜起來。 0 0 0
- 思想幼稚的人常常會把名詞當成實物,因此便以為不客氣的話就等于不客氣的行動,把無害的名詞視為有傷人的力量,一聽到有人發出這些聲音便認為自己“受了侮辱”。 0 0 0
- 在解釋字句的意義時,忽視前後文是一種愚蠢行為。 0 0 0
- 最抽象的思想同時也可能是最具有普遍效用的思想。 0 0 0
- 識字人的愚妄也會比不識字人的愚妄更複雜,更難應對。……交換知識變得日益迅捷便利,反而使得愚妄的行為也傳播得更快。 0 0 0
- 倘若一句話有外向意義,爭論可以有結束,雙方也可達成一致看法;倘若一句話只有內向意義而沒有外向意義,我們就可能而且常常會爭論不休。 0 0 0
- 定義對于一般事物一點也不能說明什麼東西。它們只能描寫大家的言語習慣。 0 0 0
- 判斷下得太早,往往會使我們看不清楚近在眼前的事物。 0 0 0
- 有些人只要聽見一番相當動聽的好話,就會覺得有道理,因此便欣然接受,有時甚至牢記在心,再也不去追問它是否已經回答了一個疑問,或者解決了一個問題。 0 0 0
- 若一個政黨覺得自己完全是對的,除它之外,任何一個政黨都沒有理由存在,當這樣的一個政黨掌握了政權時,反對黨立刻便會被禁止發言。在這種情形下,那一政黨便會宣布它的哲學是全國法定的哲學,它的利益是全民族的利益。 0 0 0
- 在評價的過程中,情願以言辭為根據而不情願以事實為根據是一個嚴重的病症。 0 0 0
- 我們的神經系統會自動地略去了當前事物的特性。 0 0 0
- 我們之所以會對世界、人類和民主政治抱有許多悲觀看法,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我們無意中把象征語言的標准應用到前象征的言辭上去了。 0 0 0
- 電視的主要價值在于自我滿足;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顧及他人感受的人才會被他人接受。 0 0 0
- 在詩歌里,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人類怎樣喜歡用從科學立場上來說是荒誕不經,而就情感而論卻是非常有力的語言來觀察世界。 0 0 0
- 二元價值觀點只能產生斗爭精神,而無法提升我們准確評價世界的能力。……此外還有一種想來雖不愉快但在許多情形下卻都是非常可能的解釋:所有二元價值的喧嘈和誇張的話語,都是一種蒙蔽大眾耳目使他們不去注意更加切身問題的方法。 0 0 0
-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思想里,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對某些事物隨意作出評價這一習慣。這一點往往得怪社會不好。因為在有些問題上,多數社會都是有系統地鼓勵人們,養成把符號與它們所代表的事物混為一談的習慣。 0 0 0
- 制度惰性固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鼓動人們去做他們本不該做的事情……另外一股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傾向于保存舊制度的主要力量似乎便是害怕心理。 0 0 0
- 每一種文化里的青年人都得研究他們自己的文學和曆史,原因之一就是,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去理解並參與自己群體內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研究曆史和文學並非只是為了講體面稱風雅,要想使我們能夠更加有效地傳達自己的意見和感情,以及更好地去理解別人的意見和感情,它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 0 0 0
- 只允許你在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中挑一個,因此,無論你贊成哪一方,你都把自己拉低到了與對方同樣固執愚蠢的程度。 0 0 0
- 除非一個人知道要在經驗里找尋什麼,否則他的經驗往往會對他毫無意義。 0 0 0
- 用不夠精確的字詞來代替太過粗俗或嚇人的性學詞彙,會使人不明白醫學或專業詞彙是什麼意思,致使許多人難以獲得事關這些敏感問題的信息。 0 0 0
- 人類之所以能夠相互合作,聚集成一個社會,全靠他們相互間的信心。每失望一次,這種信心就會多少有一點虧損。 0 0 0
- 我們必須將“沒有一個字能在兩次不同的用法中有同樣的意義”這條原則牢記在心,養成自動考查前後文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別人所說的話。 0 0 0
- 每個人的經驗都會先由他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背景選擇節略一番,因此我們大家所得到的經驗都是一開始就是“偏倚”的。……發現自己的偏見是智慧的開端,擺脫自己的偏見是自由的源泉。……我們需要感覺到自己的偏倚,而且酌量考慮到它,才能讓語言的過程繼續進行下去,最後也許就能和別人達成一致的意見。 0 0 0
- 有些自命不凡的人相信“做人應該坦白”“直言無忌”。所謂“直言無忌”,通常是指用一個有著最壞、最不愉快的含義的名詞去稱呼某人或某物。作者常常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人能夠做了這樣一件卑鄙的事情還自覺坦率到處標榜自己?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