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身符》[4句]
    羅貝托·波拉尼奧

    當代最佳西語作家、《2666》作者羅貝托·波拉尼奧的小說,以女性視角書寫的青春詩篇。中文版由西班牙語譯者趙德明翻譯。《護身符》是波拉尼奧整個作品譜系中惟一出現“2666”字樣的作品。
    整部作品洋溢著悲情感傷的氛圍,展現出一幅拉美憂郁與暴力的曆史圖景,也是文藝個體在這種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應。作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認為這部作品可以視作波拉尼奧最特殊的自傳,是他最具有創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本書盡管是波拉尼奧長篇小說中較短的作品,但氣勢上絲毫不遜于他的兩大巨作《荒野偵探》及《2666》。有超現實色彩,交織于過去與未來,時空與記憶。在《2666》及《荒野偵探》之間具有無可取代的銜接作用,是波拉尼奧全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圖。然而,《護身符》就其本身而言就像一則精巧的寓言。
    這部作品1999年西語初版,即在《荒野偵探》(1998)之後出版。2006年出版了英文版。本書與《荒野偵探》有直接聯系,本書的女主人公是《荒野》中一單獨章節的自述主人公奧克西里奧,在那個章節中,她描繪了自己躲藏在大學的女廁所,被困12天,幸免于特警沖擊大學的鎮壓事件。在這部作品中,波拉尼奧少見的通篇采用女性視角,描述了奧克西里奧在60、70年代墨西哥的生活經曆,她的動蕩生活,她缺少的牙齒,她的酒吧交游;也是詩人視角下一代青年詩人對詩歌對文學的共同記憶,更有她與《荒野》一書中出現過的幾個人物,如阿圖羅·貝拉諾。艾蕾娜、雷梅迪奧斯、瑟爾帕斯等人的故事,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場。
    “護身符”字樣,直至作品結尾才出現。寓意深遠。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尋找的歸宿,又是一種更大意義上針對一代青年人的告白。這護身符就是你的勇氣、心態,你所認定的一切。
    我,奧克西里奧,詩人,被譽為墨西哥詩壇之母。1967,或是1965,或是1962年從烏拉圭只身來到墨西哥,棲身于兩位深孚眾望的西班牙作家門下,甘心當他們的清潔女工,其中一位正是當年軍隊占領大學逮捕學生,我受困在哲學文學系女廁所時手邊閱讀的詩集的作者。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在那不勒斯區住過,在羅馬區住過,在阿特諾爾·撒拉斯區住過。我的書籍丟了,衣服丟了。但不久後又有了別的圖書,又有了別的衣裳。大學給我一些無關緊要的臨時工作,後來又收了回去。
    我很高,很瘦,金發,缺了幾顆關鍵的牙齒,說話與笑時不得不捂住嘴巴,連接吻都感到難為情。我認識十七歲的阿圖羅·貝拉諾,是他家人的朋友,與他經曆過一次難忘的冒險……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