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名人名言
- 张玉娟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上辑:
《大国崛起》[13句]
下辑:
《女王的教室》[20句]
- 越过日常经验的界限,因与虚无遭遇而拥有了对原有生活的批判能力。 0 0 0
- 凭窗眺望的姿态本身显示出对于生活经验的超越姿态。 0 0 0
- 生的时候拥有体验死的能力,这时候,人才能有力量摆脱日常生活经验,摆脱“常人”的纠缠,获得人生的某种真正切身的意义。 0 0 0
- 幸福感的缺失也就意味着人没有对过去的回忆,没有对未来的期待。 0 0 0
- 身体与精神的对立是艺术的一个悖论;自我与公众的对立是艺术的另一个悖论。 0 0 0
- 卡夫卡强调人的身体性存在,或许是他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人的自我意识的确立首先依赖于身体性的感知。身体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身体又是实在与虚无之间的临界点。完成面向虚无的跨越必须完成身体的有限性的感知和欲望。 0 0 0
- 虚无的信息最初是从死亡意识中得来的。面对死亡,恐惧呼唤出自身的虚无感。本真的人的生存都是向死而在的,他还没有死就活在死里边,能够经历自身的死。 0 0 0
- “存在”不是一个客体物,不能靠理性逻辑思维去把握;存在不是一个形而上的虚空实体,靠一个命名来加以规定。 0 0 0
- 这些艺术家,和卡夫卡一样,都是“误入世界”的艺术精灵,他们停留在“此处”,在身体的囿限內做着精神的超越性漫游。 0 0 0
- 实在之物丢掉了它们先前被人赋予的使用价值和它们遭歪曲的本性,它们丢掉狭窄的界限,从可见之物变为不可见之物,沉入自身深沉的存在中。这个存在的空间既超越了人,又体现了事物。人与世界就这样不断地无限生成着,朝着成为自身的方向转换。 0 0 0
- 不论何时何地,真理都不可能像在自己生活的时刻那样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只有在此时此刻,人们才能获得真理、或失去真理。遮掩真理的只是显现的东西,只是外表。我们必须冲破外表,然后一切就都清楚了。 0 0 0
- 身体是他人世界中的客体,是一个可以被别人注视并加以归类判断的东西,而灵魂则是隐秘的和自我的。 0 0 0
- 他的意识內出现的身体与精神的分裂,保护了独立的自我意识。 0 0 0
- 重视孤独感的渲染并不纯然是作家的天性使然,这主要是作家本身对生活的透视力决定的。不遭遇孤独,人断然无法寻找自我,也不能拥有超越自身与生活的能力。孤独感是体验自由的第一步。 0 0 0
- 钟表时间仿佛断裂,不再流逝,这种时间经验,我们不妨称之为“瞬间体验”。 0 0 0
- 这个空间中充塞了形形色色的人,却反而加剧了他们的陌生感。 0 0 0
- 现世本无意义,可在世界中生存的人却偏偏无法忍受在一个没有意义的现世中存活。离开了上帝的约束,在强力意志的支配之下,人的行为于是就成了自身情欲的宣泄,人的处境就是难以逃脱的命定的“自由”。 0 0 0
- 在传统的观念中,小说被当成一种“时间”艺术。 0 0 0
- 人在自己的生存活动中,通过与各种存在者打交道而逐渐组建起了世界,因此,世界与人就不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认识与被认识之间的关系。 0 0 0
- 人是有限的偶在,世界是无限的必然。 0 0 0
- 有将有限的生投入到无限的虚无之境,才是生命的根本。 0 0 0
- 人拥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负载各种形象的自我封闭的“意识观念”,意识在人与事物间设置了一道障碍。而动物的“意识”程度比较低,这种障碍并不存在,它无需成为实在的中心就能轻易地进入实在中。在事物面前,动物们只观看着,就能使自己向着事物敞开自己。它直接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对事物的占有中。 0 0 0
- 当格雷戈尔揭开本真存在的帷幕,有了对本真存在的惊鸿一瞥之后,他根本无意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 0 0 0
- 但是,这些事件的重复,绝不仅仅是对已经发生事件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已知內容的更深入的展开。这种渐次展开的对已知事件的不断回旋反复,形成了作品內在的张力,吸引我们读下去。 0 0 0
- 人的感觉领域之间存在着空隙,存在着一片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地带。自然界中,X射线不为我们所见,许多声波人耳也听不见。但不为我们所知并不意味着那里一无所有,而是因为我们的感觉是有限度的。 0 0 0
- 人的本质不是“被抛”,而是对“被抛”的超越,为超越目前现状而经营筹划。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不能被认为与他的过去是同一的。由于“自由”的运用,他就超越过去,超越那早已造成的东西。因此,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现实性,更是一种可能性,他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存在的方式,追问和解答自己如何去存在。这追问与解答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方式。 0 0 0
- 那是一种超出了世俗世界简单庸常的生活逻辑,眼界直达灵魂的最深处——艺术的最纯洁的本源的一种能力。 0 0 0
- 要成就一个个体必须学会思考,如果被动接受世俗的秩序,那就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存意义和目标交于这个秩序。 0 0 0
- 用对现实世界所做的文化的或符号替代世界,替代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差别,在于它首先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是一个以存在为核心、以人类能普遍理解的感受力为基础的高度结构化和秩序化的世界。 0 0 0
- 在希腊人心目中,只有受到神的眷顾的人才有资格“代神立言”而成为诗人和艺术家,陷入作诗的“迷狂”状态的诗人就一定是神圣的和忘我的。 0 0 0
- 创作越接近游戏的本质,游戏的自足性就越排斥创作者的介入。 0 0 0
- 作家通常靠作品中发生的不幸取乐。 0 0 0
- 人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实在,人被困于个人的窄小的范围內;但人的情感、意识等却天生具有跨越性,能够脱离单一的个体接触永恒。 0 0 0
- “常人”的生活目标和生活习惯都是由“他人”决定的,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本质是“非自由”的。 0 0 0
-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想像的世界里游弋,文学类似于一场“游戏”。 0 0 0
- 把內心的恐惧置换为对外界实体的害怕,然后借着外力化解外在的害怕,以获得心理安慰。恐惧感不是对某种东西的害怕,它是一种“存在的勇气”。 0 0 0
- 一个人死去,在现实生活中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但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筹划他自己的死时,他才真正“存在”,人就是这样与死亡紧紧相连。 0 0 0
- 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他靠自己的经验无法把握比他的视野和想象伟大或遥远得多的空间。 0 0 0
- 明白了怕之所怕,他所希求的安全感倒是有望得到的。 0 0 0
- 在感观和意识为我们提供的关于事物和我的画面中,对人无用的差异被抹杀了,对人有用的类同之处被强调了。 0 0 0
- 悖谬倒转的思维在于作者先提出一个论断,但是思维的运作却使这个论断走向了其反面。 0 0 0
- 罪感意识起源于对无限秩序加以把握的渴望。 0 0 0
- 梦是所有诗人中最古老的诗人。在梦的构成体中,虚构力本能地表现出来。 0 0 0
- 人物由“瞬间”跌入的这个新环境是主人公摆脱日常生活经验获得一个超越的视角才获得的,“瞬间”的设置由此而具有了存在论的意义。人物从此有机会反观自己的生活,赢得自身本真的存在。 0 0 0
- 偶尔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人就体验到被抽空了的失落,环视四顾而茫然无措。就是这连接虚无的瞬间,打断了生活的惯性,人才能把自己从生活常态中抽离出来,思入虚无。 0 0 0
- “瞬间”对具体时间、地点的关注和详细描绘,突出的是现代人对人生有限性的体验,从中激发出人们努力在特定时空范围內创造出完全属于个体自身的价值。因此,对“瞬间”的体验是个体自我认知的开端。 0 0 0
- 死亡“是我的秘密的真理,是可畏的东西。在这可畏中当我比我更强大,当我绝对是我自己或绝对伟大时,我认识到我是什么”。 0 0 0
- 探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只不过更深切地认识到了自身的无知和无能罢了。 0 0 0
- “瞬间”的来临不能按计划去筹划不可按规则去预期,于是在人类的知觉理性介入之前,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到了显现。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內,被抛入了一个更加原生态的领域,从而昭示了“瞬间”在存在论上的意义。 0 0 0
- 他将他的人物置于事实存在的必然性之外,他让人物经历他本人不能实现的渴望和生活的可能性,他让人物看到了比他所能看到的更高更强的世界。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