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父辈》[16句]
阎连科《我与父辈》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起,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那个充满贫穷和饥饿的年代,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里的父亲、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当然,除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忆之外,阎连科用更多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经历过的人读这长文会有一种共鸣;而没经历过的人,却有一种警醒与启迪。
《我与父辈》在赤贫之境中挣扎的父辈们 却以亲情哺育儿女的善良感恩。亲情是养育善良的土壤、阳光和细雨。直到今天忆起大伯那次自杀的事,忆起父亲、大伯、和叔叔间的兄弟情,忆起他们各自为了最普通的生存和人生中最普通的得失与过错,我都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正如需要成长的草和树一样,缺光少雨当然不可以,可暴雨暴日的轮流与交替,似乎不缺水,不缺光,但最终迎来的却是不成材的疯生和疯长。而只有那种细雨无声的滋润和给养,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和灼目的明亮,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成为未来充满善与温情的一颗心。
上辑:
《我想和你看一看永远》[23句]
下辑:
《网络》[184句]
- 他们自做了父亲那一日、一时的开始,就刻骨铭心地懂得,他们最大、最庄严的职情,就是要给儿子盖几间房子,要给女儿准备一套陪嫁,要目睹着儿女们婚配成家,有志立业。 0 0 0
- 默默无语到月落星稀和人心寒凉。 0 0 0
- 在中国的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折标刻的岁月。 0 0 0
- 因为活着终归是要有着最后那一日;因为终归有那一日,也才必须要认真地去考虑,安顿那些活着的事。 0 0 0
- 那年代中的一些事情,虽然微小,却是那年代中怪异浓烈的一股气味,永永远远地筑成坚硬的遗憾,在我的人生中弥弥漫漫,根深而蒂固。 0 0 0
-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单薄、瘦高,似乎脸上永远都是浅黄的泥土之色。他一生里不识几字,却在他儿女命运的途道上,从来不多说一句、不干预一手,然每每说出的只言片语,却都是乡下农民用人生命运反复实践后得来的悟道真言。 0 0 0
- 如果不是亲历,我将永远不会体会到,战争会给寻常百姓投下那么巨大沉重的暗影;不会体会到,一个有儿子参军的父亲,会对战争与儿子有那样的敏感与忧虑。 0 0 0
- 没有办法,这是一种城乡的沟坎,除了跳跃,我没有别的选择。 0 0 0
- 说实在的,别人对命运和生死有那么多深邃的思考,而我的这一思忖,是这么的浅薄和多余。可是,因为想念父亲,我还是常常会对此去重复着呆想傻念。而且这种呆想傻念,很像旧时人们说的乔张造致,很像今天人们说的装腔作势、扮秀演花。可是,不能不想,又想不出对命运有更为深刻、新意的解释。一如学生无法解释X或Y有什么意义一样,对这些呆想默思,如秋天到了,草叶即便年年飘落,景象重复,可也还是要复落再落。所以,我自己总把我的呆想傻念,说成是虚浮的沉深。我重复地呆想,命运不是因果,命运甚至不含因果。命运是一种人生的绝对,是一种完全的偶然。缓一步说,命运是完全偶然中的因果,是因果中完完全全的意外。是因果之外的因果,是因果之外的偶然的生发,是一种完全无事的生非 0 0 0
- 善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和原本,而家庭和家族中世代酝酿的亲情与温情,则是养育善良的土壤、阳光和细雨。 0 0 0
- 作为农民,人生中的全部苦乐,都在土地之上、都根在土地之中、都与劳作息息相关;或者说,土地与劳作,是农民人生的一切苦乐之源。 0 0 0
- 她们的存在,时时提醒着我的一种自卑和城镇与乡村必然存在的贫富贵贱;让我想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城乡差别,其实正是一种我永远想要逃离土地的开始和永远无法超越了的那一分的人生差距。 0 0 0
- 岁月如同有用无用的书纸,日子是那书纸上有用无用的一些文字。就这么一页一页地掀着。 0 0 0
- 终于就在某一瞬间,明白了父辈们在他们的一生里,所有的辛劳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原来都是为了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 0 0 0
- 未及料到的是,那天落日正西,初春刚来、冬寒未去,在浅薄的一抹红日里,寒凉又厚又重。 0 0 0
- 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乡村人把生活叫日子,似乎是对同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本质差别却是有着天壤的不同,日子更多的含义是一天加一天,天天都是那样,单调、乏味、无奈、消耗人的生命,你无力改变,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丰饶、有色彩、有人气、有宽阔马路、明亮的路灯。但是到了最后,一个懂得这样子去过日子的人,他是一些多么顶天立地的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