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甌缺》[15句]
徐興業《金甌缺》(4卷)出版于1985年,作者徐興業。本書是一部長篇曆史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榮譽獎、上海市慶祝建國40周年優秀小說獎。 本書描寫的是12世紀初、中葉中國內部宋、遼、金之間的民族戰爭。
本書描寫的是十二世紀初、中葉中國內部宋、遼、金之間長達數年的民族戰爭,分四卷出版。
中國曆史上,十二世紀是個大動蕩的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眾星燦爛的時期。長篇曆史小說《金甌缺》就是以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為背景,形象地再現了在我國遼闊的疆域上曾經並存過的遼、宋、金三個政權和它們的興衰變化,塑造了一批“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民族英雄。這里面,不但有為救亡圖存而九死不悔的北宋愛國將領劉、宗澤、馬擴、岳飛等人,也有強悍英武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英氣勃勃的遼軍柱石耶律大石等人。在這些人物中,作者倍加著力刻畫,因而也格外光彩照人的是宋朝青年愛國將領馬擴。
上辑:
《大般涅槃經》[13句]
下辑:
《橫向領導力》[11句]
- 雖然是官家的親信,經常受到脫略禮數的待遇,劉锜卻甯可官家對自己保持一定的距離。他不願自居為、更加不願被人誤認為近幸的一流。他認為只有這種人才會覬覦非分之賞、破格之恩。他劉锜不願接受這個。他婉轉地辭謝道,自己還沒有出過什麼力,立過什麼功,怎敢與先朝大臣相比,領此過分的厚賞。可是官家的恩典卻是一種更巨大和溫柔的壓力,他絕不允許劉锜對他的恩典再有半點兒異議。 0 0 0
- 他們晝以繼夜地追逐這種生活,他們用一把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刀子在老百姓身上刮下維持這種生活必需的血肉脂膏,想用來充實自己,結果他們心里的空隙卻越發擴大了。正因為如此,他們就更加瘋狂地追求歡樂,借以證明他們至少在富貴榮華方面還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如果他們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值得在人前誇耀的話。 0 0 0
- 五戰三勝,回趨榆次,去太原百里,而古、灝失期不至,兵饑甚。敵知之,悉眾攻,右軍潰而前軍亦奔。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自卯至巳,士卒發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賞赍不及,皆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師中身被四創,力疾斗死。 0 0 0
- 統治者受匪人蒙蔽,依若心膂,視為心腹,這種情況曆史上固然有,但並不太多。多數的情況是他也看得出這個人很成問題,但要利用他的能力,盲目自信,在自己控制下使用它,不怕他出什麼花樣。另一種情況是,明知其人心術不端,但形格勢禁,已形成非讓他上台不可的既成事實,統治者即使心中反惑,也沒有把他攆下去的自由。以上兩種情況雖有主被動之分,但聽任壞人當道,為他本人及其政權造成損失,其結果則相同。 0 0 0
- 劉锜過去沒有參與過這個所謂“海上之盟”的外交活動,可是憑著他的官家親信的地位,憑著他的機智和敏感,早已從側面聽到很多消息。由于自尊(別人沒有讓他參與秘密),也由于他預料到這將要發動的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他所處的地位遠遠不足估量這個行動可能造成的全部後果,因而他謹慎地對它保持冷淡和緘默。他只是聆取了自然而然地流到他耳邊來的秘聞,而不向旁人去打聽和追問。他對任何人都沒有表示過什麼明確的意見。現在是官家親自把這個秘密點穿了,官家交給他的任務,說明官家不僅允許他參與機密,還迫切地希望他推動這場戰爭。不管他對這場戰爭有什麼看法,首先要感謝官家對自己的信任。 0 0 0
- 東京的達官貴人們(當然也包括外路的達官貴人)心里本來就是空蕩蕩、軟綿綿的。他們全部的生活背景就是一些海市蜃樓和舞台布景。他們的兩條腿站在一堆輕飄飄的云絮中。他們的自身和他們的立足點都是空蕩蕩、毫無重量的。如果沒有這些豪華的飲食起居,沒有這些浮靡的笙歌弦樂,沒有彼此之間的爭權奪利、勾心斗角,沒有打情罵俏、欺騙買賣的男女關系來填補心里的空隙,他們就更加顯得一無所有。 0 0 0
- 十一月中旬一天上午巳牌時分,在侍衛親軍馬軍司當差的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劉锜受到急宣,傳他立刻進宮去等候陛見。 這是一個尷尬的辰光,既不是太早,也不能算作很晚。陽光還沒有照成直線,還可認為是上午,但對于沉在東京(開封)社會底層的大眾來說,大部分已經吃過一點東西,把它看成是下午了。 可是對于東京的上層社會來說,這個時候還正是好夢未醒的漫漫長夜哩! 0 0 0
- 這看來是夠簡單的,但既然成為格言,就不是每個官兒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它們做到。有的官兒多少還有點羞恥之心,在趨炎附勢之際,不免稍有扭捏;有的官兒多少還有點情面觀點,與故人割席時,不免要拖泥帶水。這兩種人犯的錯誤,看來不算很大,卻與做官的原則水火不相容。張迪對他們是深惡痛絕的。有一天,炙手可熱的大內監梁師成問中書舍人王孝迪為何不蓄須?王孝迪回答得果斷爽利:“爺之所無,兒安敢有?”這樣的捧場才算合了張迪的脾胃,他喜歡的就是這種人。 0 0 0
- “卿回京之日,就是與馬擴謀面之時。故人敘舊,可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只是歲尾新春,燈節在邇,正該伉儷團聚、歡宴暢飲的時節,卻要卿遠離京師,萬里馳驅于風雪之中,倒教朕心里好生過意不去。” 口授旨意以後,官家驟然感到輕松,他簡單從容地草成詔旨,用他別成一格的瘦筋體字體謄寫好,又親手鈐上了“宣和天子之寶”和“禦書之璽”兩方玉璽。自己反複讀了兩遍,又欣賞了自己的書法和圖章,這才心滿意足地把它授給劉锜,鄭重叮囑道: “自從‘海上之盟’以來,此事已談論了三兩年,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卿此番代朕前去渭州布意,關系朝廷大計匪淺。但願卿早去早回,成此大功,朕在宮中日夕盼望佳音。” 0 0 0
- 劉锜自然也是那個階層中的人物。他是貴胄子弟,是禁衛軍中的高級軍官,是官家甯願把他看成為心腹體己的那種親密的侍從人員。官家經常有這樣那樣的差使派他去辦。因此他早就習慣了這種突如其來的召見,不覺得有什麼稀罕之處了。 0 0 0
- 逢場作戲,講幾句知“心”話,填一曲新詞,都費不了多少本錢,就此竊取了一個女孩的心,何樂而不為?他們用廉價的同情去騙取歌妓們所幻想的愛情,正是各投所好,互相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可是他們的同情畢竟是廉價的,而她們的愛情也只存在于幻想中。只有殘酷的現實生活一點一點地打破她們的幻想,一寸一寸地磨掉她們的青春,使得她們逐漸在輕歌曼舞的紅氍毹上站不住腳,最後終于變成為一個衣垢發膩、皺紋滿臉的老婆子時,這樁風流韻事才算真正告一段落。在這些老婆子臉上的皺紋中,深刻地印刻著她們被剝削、被蹂躪、最後被人家像一面破鼓似的丟在垃圾箱里的一生。 0 0 0
- 凡是忙于內爭的,一定疏于外防。 0 0 0
- 既然是內監,在生理上,他就是個已經變了形的男子,還未曾變成形的女人,非男非女,在兩性之間都沒有他的位置,但是這個尷尬的、兩棲的生理地位並不妨礙他在宮廷和政府兩方面的烜赫聲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能夠恪遵官場上四句重要的格言,身體力行,毫不含糊。 那四句格言是: 要牢牢捧住得勢的人; 要堅決踢開那些黴官兒; 要念念不忘地記得應該牢記的事情; 要了無痕跡地忘記應該忘記的事情。 0 0 0
- 官場上還有些官兒的記憶力很差,有時忘記了應該牢記的事情,有的則相反,記性太好,偏偏記得應該忘記的事情。開府儀同三司李彥曾經做過楊畏的下屬,如今楊畏已退處閑散之地,李彥飛黃騰達,早已躐過他的頭頂。楊畏偏偏要倚老賣老,賣弄他的好記性,在別人面前,有時甚至當著李彥的面,提起當年舊事。可笑這個楊畏,在先朝時以善變著名,人稱“楊三變”。到了關鍵時刻,反而變得毫不機變了,這就注定他只好坐冷板凳終身。 0 0 0
- 東京一般居民的悲劇在于他們雖然在道義上譴責、在理智上反對、在感情上深惡痛絕當時的達官貴人,而在事實上卻跟蹤著達官貴人的腳步,不自覺地,一天天地墮入無以自拔的泥坑中去。一直要到東京的末日,他們才真正了解到那個罪惡的階層為他們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可惜為時已晚,他們不得不成為它的犧牲品、殉葬品,跟它一起落進地獄。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