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精神》[10句]
貝淡甯從鄉村到城市,從城市到全球,人類正在經曆高度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進程,城市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漂泊和鄉愁成為人類共同的命運,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選擇在城市落腳。如何認識一個城市,如在城市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本書兩位哲學家用街頭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爾、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紐約,不僅描繪了每個城市豐富多彩的曆史,還從小說、詩歌、傳記、旅游指南、建築標記及作者的親身經曆等多種素材中擷取資料論證其觀點,論述了每個城市的精神是如何體現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生活中的,大城市的曆史、文化和政治中探尋九種獨特的城市精神,這些城市通過保有獨特的精神而在全球化過程中保有的獨特的個性,給予在城市生活的人最重要的身份認同,讀者可以看到身處城市的人對城市精神的自豪感是如何抗衡全球化帶來的同質化傾向和遏制民族主義泛濫的主題。
上辑:
《馬達加斯加的企鵝》[8句]
下辑:
《烏云遇皎月》[11句]
- 如果宗教旨在提升和創造一種和平、安詳的意識,帶來兄弟情誼,它就必須承認多元主義,必須尊重其他宗教,尤其是在擁有共同的信仰---都相信上帝只有一個之時。 0 0 0
- 所以在精神和迷信之間劃一條清晰的線是不容易的。或許精神中的某種神秘性是有道理的,但精神有可能墮落成一種異教徒身份或古代石頭,而不是對它所表達的觀點的崇拜。過分強調非理性的和神秘的東西,強調避免邪惡的眼睛,強調超越我們自己以外的東西,會貶低人的重要性及人與宗教和信仰之間的關系,從而使超自然的力量取而代之。 0 0 0
- 不過,在這里提醒一下,我們想強調指出公眾對創造或者培養一種精神的承諾,只有在這個城市已經克服了物質匱乏之後才有可能。 0 0 0
- 以城市為基礎的氣質,也影響人們評價城市的方式,正如我們常常對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作出的比較判斷。人們說“我愛蒙特利爾、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恨多倫多、上海、特拉維夫”,就好像城市是人一樣,有獨特的個性。一般來說,對一個城市魅力的評價不僅僅是美學判斷,也是對那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斷。這種判斷往往被強烈地納入對有關國家的判斷中去,而這些判斷往往比城市判斷更抽象、更虛幻。比如,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如果說“我愛加拿大、中國、丹麥”或“我恨法國、朝鮮、埃塞俄比亞”,人們會覺得怪異,因為我們期待他在這些問題上有更細膩的判斷。 0 0 0
- 實際上,耶路撒冷的許多地圖都是由從來沒有親眼看過這個城市的人繪制出來的。雖然地圖的通常目的是用圖的形式描繪真實的世界,但這不是繪制耶路撒冷地圖的人真正想做的事,對他們來說,耶路撒冷的觀點比真實的城市更重要。 0 0 0
- 那些來城市尋找樂趣的人會發現耶路撒冷一點兒都不好玩,而那些來這里尋找精神寄托的人則發現它非常吸引人。我們的一個受訪者說:“在特拉維夫,人們知道如何生活,而在耶路撒冷,我們知道為何活著。” 0 0 0
- 耶路撒冷公墓是從西門進入這座城市的人首先看到的鏡像。......我告訴貝淡甯,耶路撒冷的著名作家梅厄·沙萊夫開玩笑說,城市公墓放在耶路撒冷的入口是因為耶路撒冷最強大的工會團體是死者公會。許多耶路撒冷人玩世不恭地說,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賦予死者投票權的城市。 0 0 0
- 城市用很多方式反應並塑造了其居民的價值觀和視角。......為步行自行車出行提供方便的城市和為轎車出行提供昂方便的城市,鼓勵和推動了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不同價值觀。街道標志牌上往往寫著不止一種語言,這反映了多元文化主義和少數團體權利的不同立場。醫院的存在或缺失體現了人們對身體的不同i關心程度。普通市民相互交往以及外地人交往的方式同樣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甚至(尤其是)出租車司機談論的話題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 0 0 0
- 一般來說,對一個城市魅力的評價不僅僅是美學判斷,也是對那座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斷。這種判斷往往被強烈地納入對有關國家的判斷中去,而這些判斷往往比城市判斷更抽象、更虛幻。 0 0 0
- 一個沒有自然資源的城市,也不在天然的貿易通道上。其財富完全來自虔誠信徒的捐贈。如今,這個城市仍然是以色列最貧困的大城市,也是所有城市中最貧困的城市之一。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