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麥女孩》[7句]
大衛·埃貝爾舍夫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曾在自己的生命中努力掙紮,想要了解我們是誰,並且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學會接納,是我們的課題。
來自美國的格蕾塔為了自由,放棄加州的豪門生活,在丹麥展開藝術家生涯。她擅長人物畫,同為畫家的丈夫埃納爾則以丹麥北方老家的主題畫而聞名。
某個寒冷的午後,一名歌劇女伶臨時無法前來讓格蕾塔作畫,而格蕾塔必須在限期內完成該肖像畫,她只得央求丈夫埃納爾當模特兒。穿上女伶的芥茉黃淑女鞋、系上吊帶襪、套上白色洋裝,望著自己柔滑如絲緞的小腿,埃納爾不禁頭暈發熱,身體里住著的女孩“莉莉”被喚醒……
從此,兩人之間出現了第三者“莉莉”,她總是趁埃納爾不在的時候出現。隨著莉莉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埃納爾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漸漸發現“莉莉”更是真正的自己。
他該如何抉擇?封存渴望、繼續扮演埃納爾,還是鼓起勇氣成為“莉莉”、創造想要的生活?橫越美國、北歐與德國的追尋自我之旅,一個最熾烈、最不尋常的愛情故事即將展開……
上辑:
《直搗蜂窩的女孩》[9句]
下辑:
《愛有來生》[10句]
- 她要向世界證明,不,不是向世界,只是向自己就夠了,向自己證明,她是個真正的女人,她之前的生命,那個叫作埃納爾的小個子男人,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嚴重錯誤。現在,她要徹底地、永久地糾正這個錯誤。 0 0 0
- 埃納爾內心仿佛有什麼東西,像帆布窗簾一樣“啪”一聲打開了,而且在比以往更為平靜與坦誠地告訴他,這就是他,埃納爾只是個偽裝。 0 0 0
- 藝術家總是能見人之所未見,看到那些甚至還不存在的東西。他們想象中的世界,總比旁人要豐富和怪誕。藝術家們同時也解讀現實,使其更為豐富和持久。莉莉·易北的故事,關乎藝術,關乎創造,關乎實現想要的生活。這個故事中的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藝術,解讀眼前的世界,也解讀自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盡管變性前是一個名聲在外的成功畫家,莉莉卻堅持否認自己的藝術家身份。 0 0 0
- 埃納爾已經走進了一個影影綽綽的夢幻世界,安娜的裙子可以屬于任何人,甚至可以屬于他。 0 0 0
- 埃納爾意識到莉莉和他共享著一些東西:一對牡蠣藍的肺葉,一顆跳動不規律的心髒,還有那雙眼睛,眼周圍常常因為疲累而有一圈粉色的光暈。但在那顆頭顱之中,他們仿佛有兩個大腦,清楚分明:一個是他的,一個屬于她。 0 0 0
-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非常懷舊的氣氛;還有她在LGBTIQ①的群體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讓我浮想聯翩的是其中一個細節,莉莉的妻子格爾達②創作了多幅油畫,都是莉莉肖像。畫中的莉莉非常美麗,迷人的黑色雙眸,雙唇脈脈含情。這些開始于莉莉變性曆程初期的肖像,是她最早的公眾形象。這些畫作中,莉莉或躺在貴妃椅上,手臂枕在腦後;或悠閑地打撲克,一只腿搭在椅子上;或轉過身,深邃的眼中似有千言萬語。莉莉的肖像在哥本哈根和巴黎的藝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被這個女人的肖像深深吸引住了,她的表情似乎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變化萬千,意味幽遠。 0 0 0
- “我們知道你到底是怎麼了。你的身體里住著莉莉。你的靈魂是個美麗年輕的女孩子,莉莉。就這麼簡單。跟瘋不瘋的一點兒關系也沒有。” “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麼看我的。” “我覺得你是我認識的最勇敢的男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