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法源寺》[17句]
李敖《北京法源寺》,曆史小說,是台灣曆史學家,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李敖在獄中構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獄後開始寫作,成書于1991年。 小說以北京宣武區的法源寺為故事背景,描述了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國志士為中國的振興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
李敖《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著深刻隱喻意味的思想小說 ,它以“詳人所略 ,略人所詳”的獨特敘述方式詩意地再現了中國近代最黑暗時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尋找救國之路的心靈曆程。借改革時代人物之口講述他對善與偽善,死事與死君等問題的看法,代表了近百年來有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思想的最深刻境界。從哲學的角度看,此書也是繼《道德經》之後一部可以從宏觀上把握中國人思想的書籍。
有消息宣稱此作品被提名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不過,由于提名諾獎的門檻很低,只要大學副教授就可以提名任何作家了,因此諾獎從不公布每年有哪些作家被提名,所以這種說法的真偽可能永遠也無法得到檢驗。
上辑:
《曾奇峰經典語錄》[68句]
下辑:
《活著你就得有料》[3句]
- 他坐在水邊,思緒飄浮著,一如水面上的浮萍。但是,誰又配跟浮萍比呢?浮萍還是有根的,而我這皇帝呢,卻囚居在小島上,連根都給拔了。 0 0 0
- 人間雖眾生百相,但只能做一種人——只能選擇做一種人,同時還得拒絕不做其他許多種的人,盡管其中還不乏有趣的、吸引人的成分。 我所面對的是兩個方面,一面是選擇做什麼、一面是拒絕不做什麼,然後進一步對選擇的,寄以前瞻;對拒絕的,砍掉反顧。承認了人生必須選擇又承認了人生那麼短暫,自會學著承認對那些落選的,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現沾戀與矛盾。生命是那麼短,全部生命用來應付所選擇的,其實還不夠;全部生命用來做只能做的一種人,其實還不夠。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給以外的——不論是過去的、眼前的、未來的,都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並且影響自己已選的角色。 0 0 0
- 路不好是一回事,每個人都得走。 0 0 0
- 輪回是不可信的,死後妄信有來生,是一種怯懦、一種自私,對來生沒有任何指望而死,才算堂堂的生、堂堂的死。 0 0 0
- 過去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的過去、一種是古人的過去。自己的過去雖然不過幾十年,但是因為太切身、太近,所以會帶給人傷感、帶給人悵惘、帶給人痛苦。但古人的過去卻不如此,它帶給人思古的幽情、帶給人淒涼的美麗和一種令人神往的幸會與契合。懷古的情懷,比懷今要醇厚得多。它在今昔交彙之中,也會令人有蒼茫之情、滄桑之感,但那種情感是超然的,不滯于一己與小我,顯得浩蕩而恢廓。懷今以後,益之以懷古,可以使傷感、悵惆、痛苦之情升華,對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更達觀的領悟。 0 0 0
- 其實,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選全得,你有所取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就該坦然面對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 0 0 0
- 《華嚴經》有‘回向品’,主張已成‘菩薩道’的人,還得‘回向’人間,由出世回到入世,為眾生舍身。這種‘回向’後的舍身,才是真正的佛教。 0 0 0
- 承認了人生必須選擇又承認了人生那麼短暫,自會學著承認對那些落選的,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現沾戀與矛盾。生命是那麼短,全部生命用來應付所選擇的,其實還不夠;全部生命用來做只能做的一種人,其實還不夠。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給以外的——不論是過去的、眼前的、未來的,都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並且影響自己已選的角色。 0 0 0
- 一個人肯為他奮斗的目標去死,別人還能苛責什麼呢?還能挑剔什麼呢? 0 0 0
- 人的痛苦是只能同敵人作戰,不能同朋友作戰;或只能同朋友作戰,不能同自己作戰。只有性格上大智大勇又光風霽月的人,才能自己同自己作戰,以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作戰。 0 0 0
- 佛門精神是先把自己變成虛妄,虛妄過後,一無可戀、一無可惜,然後再回過頭來,把妄成真,這才是正解。從出世以後,再回到入世,就是從“看破紅塵”以後,再回到紅塵,這時候,這種境界的人,真所謂目中有身、心中無身。他努力救世,可是不在乎得失,他的進退疾徐,從容無比,這就是真的佛、真的菩薩。 0 0 0
- 他被擁簇著走到法場正中,滿地泥濘,太陽卻是高照著,放眼望去,四邊人山人海,卻是鴉雀無聲。“這就是祖國、這就是群眾。”他心里想著,“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黑暗時代,他們在看我們流血。我們成功,他們會鼓掌參與;我們失敗,他們會袖手旁觀。我們來救他們,他們不能自救,如今又眼睜睜看著我們亦無以自救。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失敗者。但是,他們不知道失敗者其實也滿痛快,因為失敗的終點,也就是另一場勝利的起點。這些可憐的同胞啊,他們不知道,他們永遠不會知道。” 0 0 0
- 非讀萬國之書,則不能讀一國之書。"要知道中國以外還有世界,了解世界才能為中國定位、才能了解中國,"孔子之教,非徒治一國,乃以治天下"。因此為學當"求治天下之理"。知識分子要求得此理而努力"成大丈夫","以大儒定大亂",這才是讀書上學的目的。 0 0 0
- 反正,總歸一句話:中國是一個最難變法的民族,能在中國搞變法,縱是大英雄豪傑也沒有辦法。所以,為中國計,絕不要走改良的路,改良是此路不通的,我們要用霹靂手段去革命,提醒中國人:當一個政權從根爛掉的時候,他不能談改良,當它肯改良的時候,都太遲了。 0 0 0
- 所謂失敗,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成功也許只要兩步,那失敗就是成功的一半;成功也許需要十步,那失敗就成功了十分之一。所以,不要把失敗孤立起來看,要把失敗當成功的一段、成功的前段來看,把失敗和成功連續起來一起看。 0 0 0
- 群體是健忘的、是非不定的、忘恩負義的、殘忍的。 0 0 0
- 但你沒注意到,我們中國政體是:個最缺少變法彈性的政體,中國的政治有一個底色,那就是當政集團,當政的不止是個人而是集團,這個集團也有特色,特色也許氏家族、也許是宦官、也許是士大夫、也許是滿洲人,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集團,不只是個人。集團中任何一兩個人的覺悟,如果只是個人,都沒有用,這個個人甚至是集團的頭子也不行,除非整個集團變色,但整個集團變色談何容易?既得利益與保守觀念早就封殺了種種可能。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