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12句]
    村上春树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第一本在国內推出的村上春树随笔集。全书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1-1992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写下的散文,內容均为作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见闻,题材丰富,涉及面广,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描述,有通过具体事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文化差异进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国生活的各种趣闻轶事,还有作者对自已少年时代、恋爱结婚、成名前开酒吧谋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关系的回顾等等。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书中披露了作家大量不为人知的个性趣闻和私人生活。《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春树1991到199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学期间寄给日本读者的16封信,主要写了他初到美国的复杂感受,也谈到日美文化差异、爵士乐、电影、风景、女性等。在《“金字塔”景观》一文中,村上坦言自己高中时代不怎么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远离卷心菜卷》则历数了他婚后生活的艰辛,东筹西借开了一间酒吧,像“拉车的马”一样起早贪晚干了七年。而在《穿运动鞋去理发店》中,村上还首次吐露了四十岁后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和烦恼。一直在媒体上不露面不接受采访的村上春树,平时十分注重个人的私密性,因此读者心中的这位作家始终神秘。然而,这次出版的随笔集却打开了解读村上的“另一扇门”,让人看到作品外作家真实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生中的种种际遇。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村上春树

    0

    村上春树,以《挪威的森林》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作家。做为着名作家和学者闻名于世界文坛,村上的小说沿袭了日本文化与传统美学,村上春树的作品反映了多年来日本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成年人的压制和苦闷,遗憾与追悔,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內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的文字表达平简易懂,清丽流畅,他独具韵味的文笔,像泉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着日本语言的魅力。在以前的作家,人们更多感受的是日本语言的冗长拖沓,絮絮叨叨,来回的重复。而村上语言的简练利落无疑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其作品充满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他的文字精练,没有太多余的语言,透过抽象化、符号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笔法,道出了现代人的无奈与哀愁,却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创造的文学世界,对应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透过他,能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生命的伤口。正是这种对应唤起人类內在的共鸣,并持续不断地感动着人们。感动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动了中国,并会继续感动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认真思考关于生存的人类。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