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10句]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浮躁时代下,我们的灵魂何处安放?中国最敢言知识分子陈丹青,携手各界精英集体发声,以睿智的文字为时代把脉,用尖锐的思想为中国呐喊!)
时代高歌猛进,却并不全然美好。面对这个浮躁而迷茫的世界,我们质疑,我们妥协,但总有那么一群人挣扎出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时代,又回应时代。
“这时代”毋甯说是“我时代”,他们的人生选择如此不同,但又彼此互为参照。与他们对话的记者、编辑,也都是80后和90后,在彼此“陌生化”的碰撞中,或许可以一窥时代的真实样貌。
文学、文艺或许无用。我愿意把时代与文艺比作钢筋与花朵的关系,如果本书能唤起你一点想象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让你知道还有人这样思索时代、审视时代,进而生出些悲悯心、反省心、进取心,便是我们的幸运。
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从事这样的行业,出这样的书,也是命该如此。
上辑:
《多余的素材》[10句]
下辑:
《纽约琐记》[12句]
- 中国有一句佛教徒古话:不要用牛羊眼看人。牛羊的眼睛只能看到别人像牛羊的一面,你从上帝的眼睛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內在有一个神明,那就不一样了。 0 0 0
-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还是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我甚至觉得你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这些误解背后还挺好的。 0 0 0
- 我自由地在这个世界来去,无论是在各个城市、各个乡村,甚至各个国家,我自由地行走,不为衣食发愁,我靠自己独立的劳动,为自己换来基本够用够花的钱,过着自己最享受的生活,自驾到这儿到那儿。到不同的地方度假写作,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喝各种各样的酒,我觉得非常美好。 0 0 0
- 写文章的史观,各自不同,有人似不需要什么史观,文字后面自有心灵境界,这如掘井或修花园,又似现代的储蓄,天性有些基础,自年轻起读书、观察、对人生持肯定态度,自然有话可说。 0 0 0
- 因为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是朦胧诗影响一代中国青年的时代,北岛啊、顾城啊、舒婷啊,每个大学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大学生都在写诗,这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校园里是不多见的,而且甚至可以说不仅是中文系,别的系科,甚至理科的孩子也都在写诗,所以那时一个诗歌的年代,恰好也是我的文学梦、文学创作开始的时代,大环境是非常好的。 0 0 0
- 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是它安慰,甚至鼓励,用各种方式重建自己一片天的有志气的人。 0 0 0
- 我们那个时候哪有酒吧,但是我们有很多聚会,意气相投的人,聪明的人,一些人聚在一块儿,完全靠语言,靠性情,靠机智,靠豪爽,没日没夜天天这样过,最要紧是大家都有时间。 0 0 0
- 我觉得诗歌比较本质的一点就是能够用最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人內心最细微的情绪。还有,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0 0 0
- 如果有选择权的话,我肯定甯愿自己有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哪怕一事无成,我都愿意有这么一个被人心疼的、被人爱的、自己內心被滋润的幸福的童年,童年的幸福可能意味着你一辈子的幸福。今天经常被人说什么功成名就,我们不会享受这种成功,就因为童年的阴影始终在你內心。 我经常说童年是一个人的尾巴,想剪都剪不掉。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其实挣名也好,挣钱也好,当官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尊敬。被人尊敬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自己內心舒坦,但是像我们这种人,童年被打击过的人,伤疤是永远的,你得到的再多,你內心都是不舒坦的。我经常说童年受的创伤就像水泥地上的一个印,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0 0 0
- 真正不无聊的人是在任何热闹面前,一个人在家里面,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享受。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