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屏風上》[6句]
毛姆作者以游記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滿目瘡痍的場景,再現了腐敗政府的軟弱無能與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通過調侃的譏諷,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外國列強的驕橫虛偽和生活的空虛與無奈,以及樸實勤勞的中國民眾所擔負的深重災難。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時年四十五歲的毛姆來到中國,溯長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國屏風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產物,五十八篇或長或短、原本可以寫成小說的“素材”,連綴成“一組中國之行的敘事”。
這組“敘事”的讀者當然是本國人,毛姆為英國同胞展現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發著濃郁東方情調的“中國屏風”。毛姆在這架屏風上描繪了遙遠、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國景致,她的山川風物、人文景觀:令人敬畏的長城、急流險灘的長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紀念先祖的牌坊、築有雉堞的城牆、各式各樣的廟宇、竹林深處的農家、山上的嬰兒塔、路邊的小客棧……當然,相對于“風土”他更感興趣的永遠是“人情”,他以一顆久經世故又不失赤子純真的悲憫之心感受著、傳達著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滿懷同情地試圖貼近中國風土人情的同時,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態度反映了在中國的英國人的生活真相。因為他始終認為:“寫作中,更重要的不是豐富的材料,而是豐富的個性。”
上辑:
《總結》[12句]
下辑:
《毛姆讀書隨筆》[15句]
- 你不能向人們要求超出他們所能給予的東西。 0 0 0
- 東方人的這種平等觀念既不同于歐洲人也有別于美洲人。在他們看來,職位和財富造成的人與人之間地位的尊卑完全是偶然的,並不妨礙人的交往。 0 0 0
- 我看見的是,他的感官所喜愛的,他的靈魂就厭惡。 那雙苦惱的眼睛,那種做作的語氣,贊美人時那種斟酌拘謹,那逃犯式的神情是很好的說明。 0 0 0
- “我們賣給一個家伙山坡上的一塊農場,”他回憶說,藍眼睛一閃一閃的。“因為坡很陡,那里所有的雞都是一只腿長一只腿短。” 0 0 0
- 但在他的視野中事物都是雜亂無章的,而其實,那些只不過是藝術創作的原料。它們就像是陸軍或海軍軍需庫的物品清單,對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人來說這是一座寶藏。 因為在寫作中,更重要的不是豐富的材料,而是豐富的個性。 0 0 0
- 智慧說到底只能在儒家經典中發現。他毫無保留地接受了儒家學說。它圓滿地回應了他精神上的需求,又使西學根本上顯得空洞。我對此感興趣是因為這證明了我的一個觀點:哲學關乎個性,而不是邏輯。哲學家的信念並非依據確實的證據,而是他自己的性情;他的思維活動僅僅用來證明他直覺到的真實是有道理的。如果儒家學說牢牢地控制著中國人的思想,這是因為它解釋和表達了中國人的思想,而沒有其它的思想體系能夠做到這一點。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