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屏風上》[6句]
    毛姆

    作者以游記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滿目瘡痍的場景,再現了腐敗政府的軟弱無能與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通過調侃的譏諷,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外國列強的驕橫虛偽和生活的空虛與無奈,以及樸實勤勞的中國民眾所擔負的深重災難。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時年四十五歲的毛姆來到中國,溯長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國屏風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產物,五十八篇或長或短、原本可以寫成小說的“素材”,連綴成“一組中國之行的敘事”。
    這組“敘事”的讀者當然是本國人,毛姆為英國同胞展現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發著濃郁東方情調的“中國屏風”。毛姆在這架屏風上描繪了遙遠、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國景致,她的山川風物、人文景觀:令人敬畏的長城、急流險灘的長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紀念先祖的牌坊、築有雉堞的城牆、各式各樣的廟宇、竹林深處的農家、山上的嬰兒塔、路邊的小客棧……當然,相對于“風土”他更感興趣的永遠是“人情”,他以一顆久經世故又不失赤子純真的悲憫之心感受著、傳達著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滿懷同情地試圖貼近中國風土人情的同時,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態度反映了在中國的英國人的生活真相。因為他始終認為:“寫作中,更重要的不是豐富的材料,而是豐富的個性。”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毛姆

    0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語: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毛姆原是醫學系學生,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文章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人性的枷鎖》是其畢業生心血巨著,也為他奠定了偉大小說家的不朽的地位。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詩歌以外的各個文學領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樹。他共寫了長篇小說二十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劇本三十個,此外尚著有游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多種。他的作品,特別是他的長、短篇小說,文筆質樸,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有致,在各個階層中都擁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他的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不少小說還被搬上銀幕。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