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人生不过如此》[14句]
下辑:
《京华烟云》[45句]
- 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0 0 0
- 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争,而小人则为权力而争,结果双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坏人得权。 0 0 0
-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0 0 0
-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0 0 0
-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0 0 0
-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0 0 0
- 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0 0 0
-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的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0 0 0
- 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0 0 0
-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0 0 0
- 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0 0 0
- 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不怕试验,真金不怕火炼。 0 0 0
-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谊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 0 0 0
-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0 0 0
- 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泡影而已。由此观之,所谓中国的印象派绘画,不论是一竿修竹,一堆盘根,或深山烟雨,或江上雪景,都是爱好自然的表现。 0 0 0
-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0 0 0
-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0 0 0
-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0 0 0
- 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0 0 0
- 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 0 0 0
-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0 0 0
- 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0 0 0
-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0 0 0
-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如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0 0 0
-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0 0 0
-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0 0 0
- 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0 0 0
-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0 0 0
-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0 0 0
- 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0 0 0
-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变化,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 0 0 0
-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0 0 0
- 我想苏夫人的这种智慧是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得来的——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0 0 0
-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0 0 0
-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0 0 0
- 自然本身,是精神,是活泼泼的,而画家应当在画里把握万物此种无以名之的內在精神。所以画家在画秋天的树林时,不应当以描绘树叶丰富的颜色为目的,而是要捕捉那不可见的“秋意”或“秋思”,换句话说,要使人觉得要披上一件夹大衣出去吸那干爽清凉的空气,似乎在大自然季节的蜕变中,看得出渐渐阴盛阳衰了。 0 0 0
- 艺术的中心问题,不论古今中外,完全相同。印象主义,简言之,就是对照相般的精确的反叛,而主张将艺术家主观印象表达出来,做为艺术上的新目标。 0 0 0
- 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落 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 0 0 0
- 纵然如此危险,人还是照旧走三峡,或为名,或为利,而不惜冒生命之险,就像现在苏家一样。 0 0 0
-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 0 0 0
- 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內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0 0 0
- 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无批评的勇气,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 0 0 0
- 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0 0 0
- 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 0 0 0
- 诸葛亮的政治才干,也不过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此种做法决不适于像他这等急躁自信的财政经济的鬼才。 0 0 0
- 在苏东坡的看法上,感官的生活与精神的生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人生的诗歌与哲学的看法上,是并行而不悖的。因为他爱诗歌,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又由于他爱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他之不能忘情于女人、诗歌、猪肉、酒,正如他之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同时,他的慧根之深,使他不会染上浅薄尖刻、纨绔子弟的习气。 0 0 0
- 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不无缘故。 0 0 0
- 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 0 0 0
-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0 0 0
- 苏东坡对御史的弹劾不屑于置理,连修表自辩也不肯,任凭官员调查,自己携眷径赴杭州上任去了。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