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圓舞曲》[28句]
    米蘭·昆德拉

    《告別圓舞曲》曾榮獲意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是米蘭·昆德拉重要的小說代表作,于1969-1970年間在波希米亞完成。該作品構思巧妙,極富黑色幽默風格,是公認的當代文學傑作,在全世界34個國家和地區出版。小說以蘇聯入侵布拉格為政治背景,通過小號手、美國商人、療養院護士和獲釋囚徒等8個人物反複曲折的愛情故事,在哲學層面深刻探討了諸多人生繁雜矛盾的困境和難題。
    歐洲偉大的小說是一種消遣,所有真正的小說家都很懷念這一點!然而消遣並不排除它的重力。在本書中,作者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嗎?難道不應當“把地球從人類的魔爪下解救出來”嗎?將格外重的問題和格外輕的形式結合在一起,這是作者一直以來的野心。這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野心。形式之輕和主題之重的結合揭示了我們人間這種種戲劇(在我們床上所發生的一切和曆史舞台上我們所演出的都是一樣)毫無意義,到了可怕的地步。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米蘭·昆德拉

    0

    米蘭·昆德拉,捷克小說家,生于捷克布爾諾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讀大學。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主要作品有《小說的藝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首次發布,該榜統計了2000至2010十年間,外國作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版稅總收入,共有25位外國作家上榜,米蘭·昆德拉以600萬元人民幣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發廣泛關注。
    米蘭·昆德拉小說非常注重故事視角和時間視角的選擇。傳統敘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稱語式的敘述,也只不過是前兩種人稱敘述的變異而已。米蘭·昆德拉在敘述人稱選擇上與人別無二致。但是,米蘭·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稱講述故事時,卻能營造一種非常特殊的效果。故事的發生與作者的寫作、讀者的閱讀同步進行,二者之間構成一種共時狀態,從而使作品獲得一種前所末有的真實感,有種切膚的“現場直播”式的“在場”感。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