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生活》[12句]
丰子恺《梵高生活》是丰子恺编着的梵高传记,讲述了荷兰绘画巨匠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在《梵高生活》中,丰子恺描述了梵高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梵高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
◎丰子恺书写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
梵高:一个西方基督教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一个东方佛教徒,冲和,恬淡。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
◎佳文名画,一书双璧
丰子恺之女亲题书名,彩印多幅梵高等大师名作,图文交辉。
二十多岁后才真正致力于绘画的梵高,三十七岁即离世,留下多幅名作。他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他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至今引人怀思。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
上辑:
《丰子恺谈音乐》[10句]
下辑:
《给我的孩子们》[10句]
- 梵高的交游中,友谊特别深切的有两人,即贝尔纳与高更。高更比他年长五岁,贝尔纳比他年轻十四五岁。 0 0 0
- 出门写生的时候,他的装扮真是古怪!奇特的姿势,不像老人又不像少年的颜貌,背脊上负着巨大的画布,摇摇摆摆地在田野中步行 0 0 0
- 精神昏迷与发狂,原是他所忧惧的,然后希望心身的稳静而徒然消费其光阴,在他又是莫大的苦痛!较量的结果,他情愿服从衷心的欲求,委身于不绝的制作。然委身于不绝的制作,在他又是一切破灭,一切灾害的唯一的原因。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又深感矛盾的苦恼了。 0 0 0
- 我觉得死比生容易.死虽然痛苦,但生比死更痛苦. 0 0 0
- 反之,艺术注重其人生的反映了。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欢喜机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赞仰匠人气的前者。 0 0 0
- 这时期中他的作风比较的温雅。阿尔时代及圣雷米时代的叙事诗的悲壮,次第消失,而渐渐归于从前的抒情诗的端丽了。这时代的作品富于温厚的人生情味,不像巴黎时代的焦燥,又不是阿尔及圣雷米时代的恶梦。从前的激昂之感,到此一变而为脉脉的哀愁。这哀愁是从心的最深处出发的。 0 0 0
- 临别时有通信之约,现在我要先告诉你:此地空气的透明,与愉快的色彩的效果,无异于日本,真是美丽!水在景色中,犹如我们在“锦绘”中所见,作美丽的绿玉色,及丰丽的青色的浓翳。淡的橙黄的落日照在地面,映出青色。壮丽的金黄色的太阳!——然而我还没有见过此地的最美丽的夏景。 0 0 0
- 高更的生活与梵高相似,也是后来学画的。他本来是一个手腕很高的商人。后来忽然抛弃职务,把一身奉献于绘画,在贫困饥寒,和世俗的嘲笑中度送放浪的生活。他同梵高相继来到巴黎。 0 0 0
- 这第二次的袭击,使高更一刻也难再留了。但他在阿尔没有别的朋友家可以投宿,今晚再同那狂人一同过夜,实在无论如何也不敢了。他就决定赴旅馆投宿;但想起了那犯了狂病的可怜的友人,又想回家去看他一眼。逡巡了一回,终于自己赴旅馆而去。——这时候在高更心中,顾虑自己的安全的心比关念朋友的疾病的心更强了。 0 0 0
- 因为他的作画,完全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的念头,只晓得追求他的“真实”。对于艺术理解力缺乏而有生计又不裕的双亲,自然不会赞同他这事业。家庭的圆满的和爱,对此有了缺陷。终于使梵高不能再留在家中。 0 0 0
- 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係较少。 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係,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 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喜欢机械的前者。 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讚仰匠人气的前者, 梵高的全生涯没入艺术中,他的个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东洋画家素尚人品,"人品即高,气韵不得不高"。故"画中可见君子小人"。 在这点上,梵高也是一个东洋流的画家。 0 0 0
- 两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过激的、狂热的、南方人一般的荷兰人;一个是冷静的、严格的、意志的、北方人一般的法兰西人。一切破坏由于二人的相反的性格的固执和冲突而来。梵高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好汉,感情发作的时候用狂暴的手段,然而不久又立刻反省,复旧。高更的性格就与他不同,他是共和党的新闻记者的儿子,具有遗传的市民观念。无论何种灵异的熏染,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又聪明的鉴赏家。为了把持自己的善,他对于自己以外的事全不顾虑。他的本质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