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粹黨人)的確有人故意說謊,冷靜地編造事實,但多數人則拔錨、啟航,暫時或永久地,遠離真實的記憶,為自己編造一個方便的事實。對他們來說,過去是一種負擔,他們為犯下的罪惡(或遭受的痛苦)感到厭惡,願意用另一份記憶替換真實的過去。開始時,這種記憶更替可能完全是有意的,根據一個虛構的腳本,憑空捏造。盡管歪曲了事實,但真實的記憶比它更痛苦。他們向別人、也向自己不斷重複虛構的記憶,真與偽的邊界漸漸模糊。最終,他們完全相信了自己講述了無數次,並將繼續講述的故事,修飾和潤色其中的各處細節——那些不可信的細節,那些與曆史公認事件不相符或不一致的細節——最初的捏造轉變為篤信。
    0 0 0 2 拷貝 二維碼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15句]
  • 普里莫·萊維

    0

    萊維191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靈一個猶太家庭,成長于法西斯時代,受到當時的《種族法》的直接影響。萊維30年代在都靈大學攻讀化學,並最終在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教授幫助下拿到化學博士學位。1944年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俘,萊維公開了他的猶太人身份,于是被遣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戰爭結束,他回到都靈繼續當化學工作者。1948年,萊維出版了第一本書。此後數年,一直筆耕不綴,撰寫一系列文章,涉及詩歌、小說、散文、回憶錄等各個領域,但所有這些文字的實質都是一致的:它們無一例外,都在書寫集中營的生活、回憶與反思。這些文字,是創作,更是證詞。”
    1987年,萊維墜樓身亡,被驗尸官認為是自殺,死前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在美國,大家的反應是“40年後萊維先生死于奧斯維辛”。這也許暗示了些什麼:奧斯維辛的焚尸房的煙囪雖然倒了,但屬于它的記憶依稀尚存,回過頭來,它繼續折磨著人們的神經。而另一位奧斯維辛幸存者,同時也是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作家埃利·維瑟爾說:“早在四十年前的奧斯維辛時代,萊維已死。”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