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間集》里有寫到女子為了想念她的男子而廢了梳妝,她最漂亮的衣裳因為長久折疊在衣箱里,那疊痕把衣裳都磨損了。詞中沒有提一句相思的話,這樣深豔含蓄的情感,實在令我這個現代女性驚羨。“衣白漸侵塵”,真是多麼深穩貞一的思念啊。 0 0 0
- 求仙的想頭,生命飛揚到要將自己整個人舉起來,乘風而去。讀《樂書》,就再讀《禮書》,樂是發動,禮是完成。文明的背景是樂,樂求同。文明的表現在于差異,禮為異。「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這似乎是胡老師心中的大同之治。 0 0 0
- 項羽和劉邦的話題,是在去年香港書展時再談起。郝明義請吃飯,因《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里寫,毛澤東從來不經手錢,且是不耐煩錢,便聊到政治人物對取舍的判斷。壁如陳水扁拆違建,若是率先把自家的違建拆了,政治聲望和資本將不知漲幾番呢,何以陳水扁不做?阿城說,這跟出身有關。陳水扁律師出身,律師但凡講條件跟底線,他這底線是絕不能讓的。毛澤東像劉邦,打天下出身,沒有底線,就是一個肉身,保住肉身,行了。項羽不成,他是貴族,到哪里總之有個貴族的身分和場面,架在那里了,所以無顏見江東父老會是這麼重要。 0 0 0
- 打天下的多是黃老之輩,無從效法,亦難以為人師表。張愛玲給父親的信上抱歉沒有接見某人,解釋道,「西甯的學生遍天下,都見起來還行?」而胡老師說他是沒有學生,不收徒弟的,要麼就是強者自己上來。宗教家接引弱者,普渡眾生,黃老卻是扶強不扶弱。此言又驚得我沒處檢點起,勉力做強者可不知夠不夠資格呢。 0 0 0
- 蘇軾詩:「我生不自量,寸寸挽強弓」,胡老師從浙江一介農村小孩到今天,他的一生都是不自量力。他教我們要有讀全部書的魄力,四書五經與《老子》、《莊子》必須以自力全讀。西洋文學如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都要讀,科學家的傳記也要涉覽,他說:「如國父即是讀書極多的,唯不要像現在教授們的讀書法。」 0 0 0
- 胡老師耿耿不忘的禮樂盛世,畢竟只是一場癡說夢,從來沒有存在過的烏托邦嗎?還是申曲里的那幾句套語,「五更三點望曉星,文武百官上朝廷。東華龍門文官走,西華龍門武官行。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多麼天真純潔的字宙觀,曾今張愛玲思之淚落的清平世界。 0 0 0
- 「中國民族的精神是黃老,而以此精神走儒家的路。曲終奏雅,變調逸韻因于黃老,雅則是儒的。《易經》講開物成務,黃老是開物,儒是成務。只講文明在于天人之際,黃老是通于大自然,而儒則明于人事。」 0 0 0
- 中國人舊時夫妻惟新婚時感知恩愛,又是至大難分離時乃知恩愛,而平時則歲長月久,都似不著一個情字。寶玉與晴雯便是像這樣,乃至像外人,人是對自己會像是外人的。其實比起黛玉,寶玉與晴雯才真是已然的夫妻的呢。寶玉是晴雯病重時與知其死了時,才知恩愛的。 0 0 0
- 我就引張愛玲談蒙娜麗莎微笑的話來氣他,念道:“一個女人驀地想到戀人的任何一個小動作,使他顯得異常稚氣,可愛又可憐,她突然充滿了寬容,無限制地生長到自身之外去,庇蔭了他的過去與將來,眼睛就許有這樣的蒼茫的微笑——你說呢,這笑可是為別人的。” 0 0 0
- 讀書的確不能先立定名目,立了名目就像我聽田園交響樂,只一心一意尋找主題,生怕聽錯,待聽不明白,又暗自生悶氣,結果不要說那其余九分都失去了,連那所要求的一分也不複求得,糟蹋了誤入藕花深處的好。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