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心,雖然像黃土一樣地黃,卻不能像黃土一樣地安定。我被圈在這樣一個小的天井里:天井的四周都栽滿了樹。榆樹最多,也有桃樹和梨樹。每棵樹上都有母親親自砍伐的痕跡。在給煙熏黑了的小廚房里,還有母親沒死前吃剩的半個茄子,半棵蔥。吃飯用的碗筷,隨時用的手巾,都印有母親的手澤和口澤。在地上的每一塊磚上,每一塊土上,母親在活著的時候每天不知道要踏過多少次。這活著,並不邈遠,一點兒都不;只不過是十天前。十天算是怎樣短的一個時間呢?然而不管怎樣短,就在十天後的現在,我卻只看到母親躺在這黑匣子里。看不到,永遠也看不到,母親的身影再在榆樹和桃樹中間,在這磚上,在黃的牆,黃的棗林,黃的長天下游動了。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一花一世界》
- 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層陰影;漫過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陰郁的黑暗,漫過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琤琮的水聲里,水面在闃靜里透著微明;漫過了山頂,留給它們星的光和月的光;漫過了小村,留下了蒼茫的暮煙....給每個牆角扯下了一片,給每個蜘蛛網網住了一把。 0 0 0
- 恩師更是一位有真性情、大情懷的人。他在無數場合曾經說過:“自謂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也還是愛國的。”正因為此,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等“宏大問題”也一直是恩師思考的對象。特別是到了晚年,恩師基本以解放軍301醫院為家,無論是身體條件還是資料條件,都不允許恩師研究畢生摯愛的專業學術問題了,他思考的“宏大問題”除了眾所周知的大國學之外,當屬“和諧說”。 0 0 0
- 不然,孤零零的一個活在世界上,得不到一點兒溫熱,在淒涼和寂寞的襲擊下,這長長的一生又怎樣消磨呢? 難道在僵化死板的氣氛中生活下去才算得上唯一正確嗎? 0 0 0
- 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 0 0 0
- 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為,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的別扭。 0 0 0
- 我們時時刻刻沿了人生的路向前走著,時時刻刻有東西映入我們的眼里。 反正我有過回憶了。我還希望什麼呢? 0 0 0
- 人是不應該沒有一點兒幻想的,即使是胡思亂想,甚至想入非非,也無大礙,總比沒有要強。 0 0 0
- 我的心,雖然像黃土一樣地黃,卻不能像黃土一樣地安定。我被圈在這樣一個小的天井里:天井的四周都栽滿了樹。榆樹最多,也有桃樹和梨樹。每棵樹上都有母親親自砍伐的痕跡。在給煙熏黑了的小廚房里,還有母親沒死前吃剩的半個茄子,半棵蔥。吃飯用的碗筷,隨時用的手巾,都印有母親的手澤和口澤。在地上的每一塊磚上,每一塊土上,母親在活著的時候每天不知道要踏過多少次。這活著,並不邈遠,一點兒都不;只不過是十天前。十天算是怎樣短的一個時間呢?然而不管怎樣短,就在十天後的現在,我卻只看到母親躺在這黑匣子里。看不到,永遠也看不到,母親的身影再在榆樹和桃樹中間,在這磚上,在黃的牆,黃的棗林,黃的長天下游動了。 0 0 0
- 1980年11月在西德開始 1987年10月在北京寫完 0 0 0
- 我很想下樓去干預一下;但是一想到在浩劫中我頭上戴的那一摞可怕的沉重的帽子,都還在似摘未摘之間,我只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如果那一個小男孩是工人的孩子,那豈不成了“階級報複”了嗎!我吃了老虎心、豹子膽,也不敢動一動呀。我只有伏在桌上,暗自啜泣。 0 0 0
- 它此時也許正夢著捉住了一只耗子,只要我的腿一動,它這耗子就吃不成了,豈非大煞風景嗎? 0 0 0
- 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 黃昏永遠不存在在人們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0 0 0
- 一想到故鄉,就想到一個老婦人。我自己也覺得奇怪:干皺的面紋,霜白的亂發,眼睛因為流淚多了鑲著紅腫的邊,嘴癟了進去。這樣一張面孔,看了不是很該令人不適意的嗎?為什麼它總霸占住我的心呢?但是再一想到,我是在怎樣的一個環境里遇到了這老婦人,便立刻知道,她不但現在霸占住我的心,而且要永遠地霸占住了。 0 0 0
- 到故都以後,我走到另一個世界里,許多新奇的事情占據了我的心,我早把老人埋在回憶的深黑的角隅里。第一次回家是在同一年的冬天。雖然只離開了半年,但我想,對老人的病軀,這已經是很夠掙紮的一段長長的期間了。恐怕當時連這樣思也不曾想過。我下意識地覺得老人已經死了,墓上的衰草正在嚴冬下做著春的夢。所以我也不問到關于他的消息。驀地想起來的時候,心里只影子似的飄過一片淡淡的悲哀。 0 0 0
- 時間終于慢慢地走過去。——白天里悲痛襲擊著我,夜間里黑暗壓住了我的心。想到故都學校里的校舍和朋友,恍如回望云天里的仙闕,又像捉住了一個荒誕的古代的夢。眼前仍然是一片黃土色。每天接觸到的仍然是一張張陰暗灰白的面孔。他們雖然都用天真又單純的話和舉動來對我表示親熱,但他們哪能了解我這一腔的苦水呢?我感覺到寂寞。 0 0 0
- “自古以來,中國就主張‘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和諧這一偉大的概念,是我們中華民族送給世界的一個偉大的禮物,希望全世界能夠接受我們這個‘和諧’的概念,那麼,我們這個地球村就可以安靜許多。從中國文化的傳統來說,我們是不講弱肉強食的。張載在《西銘》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都是我的伙伴。這就是中國的思想。‘和諧’這個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0 0 0
- 在我清醒了以後,我看到的是一個變過的世界。塵封的屋里,沒有了黑亮的木匣子。我覺得一切都空虛寂寞。屋外的天井里,殘留在樹上的一點浮翠也消失到不知哪兒去了。草已經都轉成黃色,聳立在牆頭上,在秋風里打顫。牆外一片黃土的牆更黃;黃土的屋頂,黃土的街道也更黃;尤其黃的是棗林里的一片黃霧,接連著更黃更黃的陰沉的秋的長天。但頂黃頂陰沉的卻仍然是我的心。一個對一切都感到空虛和寂寞的人,不也正該丟掉希望和幻影嗎? 0 0 0
- 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面,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心和諧”,又使得恩師回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 0 0 0
- 又走近了我的行期。在空虛和寂寞的心上,加上了一點兒綿綿的離情。我想到就要離開自己漂泊的心所寄托的故鄉。以後,聞不到土的香味,看不到母親住過的屋子、母親的墓,也踏不到母親曾經踏過的地。自己心里說不出是什麼味。在屋里覺得窒息,我只好出去走走。沿著屋後的大坑踱著。看銀耀的蘆花在過午的陽光里閃著光,看天上的流云,看流云倒在水里的影子。一切又都這樣靜。 0 0 0
-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我覺得這首詩中就充分展現了順其自然的思想。我覺得‘順其自然’最有道理,不能去征服自然,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要跟自然講交情、講平等,講互相尊重,不要講征服,誰征服誰,都是不對的。”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