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佛法會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 莫妮卡是工作是在最為時尚的男性俱樂部里做脫衣舞娘。作為一個舞女,她必須保持自己漂亮的容貌和性感的身材。這很有挑戰性,因為這份工作要求她上夜班,就是人們社交以及男人們下班後到“那種地方”去的時候。她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晚上十點開始,平時里凌晨三四點才結束,周末會更晚。 為了找份別的工作,莫妮卡曾經試過很多辦法。實際上她是個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園藝師,但是,現在這個時代,要找到有體面收入的合適工作對她來講太難了。此外,因為她是佛法的追隨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花一點時間修行,這與賺錢有點沖突。 0 0 0
- “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並沒有把我當成預測彩票中獎號碼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了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0 0 0
- 什麼的現實?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里擁有的——觀念、財產、朋友、家庭、關系,這些都是現實嗎?這些是永恒的嗎?這些是確定的嗎?從佛法的角度,它們不是。它們永遠都在變化,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0 0 0
- 雖然我們都向往並朝著某種恒常、確定的幸福努力,但那終究不會發生。它還沒有在任何人身上發生過。在人類曆史上,沒有哪個人永遠幸福生活著的記錄。那只存在于電影里。可是我們不斷認為永恒的幸福是存在的。還有比這嚴重的幻覺嗎?這是一個絕對的幻覺。事實上佛教徒所要做的事,就是從這個幻覺中逃,所以佛教是在面對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0 0 0
- 中國有著追求更高真理的傳統和習慣。中國孕育了一些世上最偉大、最有智慧的人,如老子和莊子。我毫不懷疑,即便在這個物質主義的時代,在霓虹燈、摩天大樓、咖啡館和百貨商場之間,那些不安于眼前情景並想要超越這一切的中國人,會尋找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 0 0 0
- 在亞洲,以及心理治療成為新興現象的其他地方,是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使之成為必需。但最終來說,心理學就像按摩,是一種休養式的治療方法。它的最終目標是讓你健康、“正常”,不管這意味著什麼。佛教要遠遠超越那些。佛教以獲得解脫為目標,究竟意義上並不關心健康或者“正常“。 0 0 0
- 佛教認為,我們以這樣的形態存在,事物以這樣的形式呈現,是因為數以億計的因和緣,每個因緣又有其自己數以億計的因和緣。所以即便我們誕生在同樣的家庭和環境中,也會有數以億計不同的因和緣,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龍蝦腿塞進嘴里時卻沒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鮮血就眩暈,卻把生魚片視為無上美味。 但是有一個因我必須單獨強調,那就是我們的心識。這是最大的一個因。如果沒有心識,就不會有生命,也就無法體驗其他因帶來的負擔與快樂。 0 0 0
- 心理學我了解的不多,但總的來說,特別是在那些缺少靜思文化與傳統的地方,人們總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內丘,這時心理學就可能非常有用。在一個像中國那樣的傳統社會里,心理學可能也正變得越來越有用,因為中國人在追逐現代財富的過程中正在忘掉自己古老的價值,例如儒家的倫理、神聖的寺廟、隱士的傳統等。 0 0 0
- 但是為什麼今天的我記得昨天的我,而來世的我卻不會記得前世的生活? 如果發生了什麼猛烈的事,比如天花板掉到你的頭上,把你砸成了腦震蕩,突然間你可能連自己是誰都記不得了,更不用說昨天或者十年以前發生的事情了。我們中大多數人記不得前世,是因為發生了某種比天花板砸到還要可怕的事——某種叫做死亡的事,它所導致的震蕩大到足以讓意識和身體完全分開。 0 0 0
- 那些相信萬能力量的人相信一切都依賴其他人控制,而不在自己掌握;而那些只相信物質主義的人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這兩種誤解都會導致痛苦。 然而因緣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們總是不情願去深層次地理解因緣。因為當你越來越深入接近因和緣的真相,就會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一個明顯的事實——沒有一個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緣。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