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方法論個人主義的有效性,同樣是妥協的結果,經濟學對家庭和企業網開兩面,在分析中將它們視為“個體”,如此依賴,在那些絕大部分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僅限于這三種實體的市場社會,它自然會有不錯的解釋力;況且,由于上面所說的原因,這三種實體的行為模式都可以很好地用貨幣收益來解釋;但這一有效性是有前提的:沒有其他性質的實體和其他層次上的結構對經濟活動帶來顯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又無法化約為上述三類的成本收益問題。 0 0 0
- 第二種心態——成長心態。這種心態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工作,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在成長心態看來,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或者更擅長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你的能力並成就自己。在這樣的心態看來,你沒有必要立刻擅長某件事情。 0 0 0
- 平淡是真,平淡才是人生活中的主調,激情、沖突、高潮只占極少的時間。 0 0 0
- 如何成為一個讓他人“觀止”的人:有真本領或者有自己的專長;這個本領有自己的獨特性,或者你的技能比別人更精湛,這樣你就有了屬于自己的特點和個人風格;對你自己的本領要始終有一顆敬畏、珍惜、熱情的心。 0 0 0
- 如果你有心理按鈕,你可以通過系統脫敏的方式——直面它,反複地按動它——讓它失靈,不再起作用。你越不觸碰它,一旦觸碰,它帶給你的傷害就越大。當你敢于直面它時,它的破壞性就降低了,它就失靈了。 0 0 0
- 你喜歡的東西就是你的智慧所在、你的財富所在。只要你喜歡,你自然就能堅持;只要你喜歡,任何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只要你喜歡,你就有能力去與別人競爭,在競爭中更容易獲得成功,獲得金錢的回報。 0 0 0
-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簡單地說,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0 0 0
- 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這些態度和行為往往會對一個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0 0 0
- 希望我們50歲的時候,還能有夢騎士的精神,去唱搖滾樂,去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去騎摩托車周游世界。 0 0 0
- 增強自我的掌控感:從小事開始,獲得成功的經驗;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掌控你的時間,少用手機上網;通過靜坐、冥想等方式讓內心安靜下來;養成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0 0 0
- 平衡好獨立與依賴、堅強與軟弱,會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人的一生有兩種重要能力需要學習,一種是獨立自主的能力,一種是依賴他人的能力。 0 0 0
- 在一個有用的世界里,隱含著目的,隱含著得失,有目的就會有得失,有成功和失敗就會有糾結。在一個無用的世界里,不是說你不要再去產生結果,而是你一直專注在一個向內的源泉。我不用成為任何一個另外的人,我就可以享受這份快樂,是一個向內的挖掘……無用就是能找到自己內在豐沛的源泉,然後去真心地品嘗生活、生命、人真實的味道,再借由這樣一種藝術的方式來學習四季的生長收藏,來學習生命的秩序,學會尊重這些秩序。 0 0 0
- 很多事情,只要有必要條件,我們就可以開始做了,不必等到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一是很難有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的時候,二是充分必要條件都滿足的時候,往往會錯過最好的時機。 0 0 0
- 如果說獨處講的是與自己的關系,愛講的是與他人的關系,那麼做無用的事情就是講我們與生活或者人生的關系。經常做一些無用的事情,人的身心靈反而會更健康。這符合道家所說的“無為而治”,意思就是放下一些控制,放下一些目的性,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我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獨處、愛和做無用的事情,那他的生活一定會與自己生命的節奏合拍,他一定能與生活共舞,綻放出生命的精彩與豐美。 0 0 0
- 自我價值感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愛護自己、尊重自己,也能教會別人信任他、愛護他和尊重他。 0 0 0
- 自愛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自私向外求,希望從外界獲取些什麼而使自己幸福,所以自私的人不停地索取;自愛則是向內求,把目光投向自己,主動斟滿自己的杯子,自己讓自己幸福快樂,然後杯滿自溢,將滿滿的愛和快樂分享給周圍的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