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敵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實是不慈悲的。 目前你和我都不是徹悟的大師,我們不可能永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慈悲,什麼不是。所以我們必須開始學習給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我們必須學會做定性區分,這是一種涉及不同層次價值觀的等級判斷。如果你不喜歡階層等級,沒問題,這就是“你的”階層等級——你對于無階層的評價,超過你對于階層的評價。對我而言,只要你能誠實地替自己的行為冠上正確的標簽,一切都沒什麼問題。如果你不喜歡把價值觀分成各種層次,沒問題,這就是你的分層次的價值觀——你認為無層次之分比有層次之分更高——這也是一種階層區分。其實階層區分在價值觀上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你至少該清醒地、誠實地、光明正大地坐這件事、二不要以為山的態度聲稱。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一味》
- 真正的慈悲作風可能是替你的屁股,辱罵你,令你十分不悅。如果你沒有准備好接受這種火煉,那麼你就去新時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輕松而又和藹、永遠面帶微笑、總是輕言細語的老師,然後學著運用充滿靈性的辭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新的標簽。 0 0 0
- 從事占星學的研究?如果它無法存在于無夢的深睡中,它就不是真實的。在大自然中與狼群共舞?如果一百年後它不存在,它就不是真實的。照顧你的靈魂?如果它無法存在于無夢的深睡中,它就不是真實的。照顧你的內在孩童?如果它不存在于你父母未生以前,它就不是真實的。憶起了過去的輪回轉世?如果這件事不存在于無夢的深睡中,它就不是真實的。利用食療來淨化你的心靈?如果一百年後這件事不再存在,它就不是真實的。崇拜蓋婭?如果在無夢的深睡中它不存在,這件事也不可能是真實的。 這些相對次元的修煉和轉譯式的信仰都很好,但請別忘記,它們是次于你的本來面目、次于恒存于當下的神性、次于偉大無生的。“他難道是另外一個人嗎?他難道不就是你嗎?” 0 0 0
- 處于純然的目睹與失去個人性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處于純然的目睹,你是不執著的;但是失去個人性的狀態中,你卻有一種遠遠抽離的感覺。目睹像是一種平等的背景場域,你在這場域熱情地關注每一樣在其中升起的事物;然而當你處在後面一種情況時,你卻是麻木不仁的,對任何事物都感受不到熱情。處于純然的目睹時,你觀看每樣事物都帶著強烈的清晰與明透之感;但是處在後面一種情況時,你就像是把望遠鏡倒過來看世界似的。不過還好,我仍然有一劑來自後者的良藥。 那就是進入空寂以及發現空寂。 0 0 0
- 一個人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理,主要取決于他的內心境界,而不是他說了什麼。 不同次元的話語,表達的是不同的內涵。 首先,學會判斷屬于哪個層次,明了話語所指;其次,能如是判斷之後,會升出多些理解與包容。 0 0 0
- 社區服務:義工的工作、建立流浪者庇護所、臨終關懷,等等。 道德:學習主觀的善,以慈悲對待眾生。 整合靈修訓練其實很簡單:從每一個類別里選出基本的修煉方法,或者從許多類別中選出兼顧所有階層和所有象限的方法。其實你能兼顧的層面越多,它們所發揮的效果就越大,因為這些方法與你的生命的每一個層面息息相關。你要勤勉地修煉,集中全力讓身心的潛能展露——直到身心的各個層面從空寂中徹底顯現為止。這整個旅程到達終點時,感覺像一團模糊的記憶,因為它從未發生過。 0 0 0
- 我曾經談過貫穿清醒、夢境與深睡的目睹,然而目睹在每一種情境中都可能存在,包括當下你所處的覺知狀態。現在我要運用“直指”的方法,試著引導你進入這樣的狀態。我並不是要將你導入一種不同的覺知或是某種不凡的境界,我只是要指出那個早已存在的、屬于你當下的自然覺知狀態。 0 0 0
- 我聽到拉瑪那.馬哈希尊者(Ramana Maharish)所說的一句話之後,便開始非常認真地練習冥想,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深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這是一句很驚人的話,因為基本上,無夢深睡中是什麼也不存在的。然而拉瑪那曾經說過,終極實相不可能一會兒出現在意識申,一會兒又不見了。它一定是持續不斷,不受時間限制,永遠存在于每個當下的。因此終極實相也必定存在于無夢的深睡中,那麼在無夢的深睡中不存.. 0 0 0
- 當你安住于目睹的狀態時,你必須領會你 並不是那些客體、感覺或念頭-----------你所覺知的只有自由、解脫和解放的感受----------從認同這些渺小而有限的客體所產生的恐怖束縛中解脫。你渺小的肉體、心智和自我,都是可以被見到的客體,所以它們都不是你的真我或純然的目睹。 因此你並不會看到特別的東西。云朵從空中飄過,感覺從身邊掠過,念頭從心中閃過,你能毫不費力地目睹它們---------它們都自發地從你當下那毫不費力的覺知中升起。這種能目睹的覺知並不是什麼獨特的東西,它只是 一種浩瀚無邊的自由感或純然的空寂,那純然的空寂就是你,而整個現象世界都是從其中產生的。你就是那自由、開放與空寂,而不是從其中產生的小東西。 0 0 0
- 事實上,你不再害怕自己的感覺,所以你能夠更強烈地參與其中。人生的這場戲變得更加活潑與生動,你不再執著于它或逃避它,所以你也就不再強化它或淡化它。你不再把音量調低。你可能會哭得更凶,笑得更狂,跳得更高。無揀擇的覺察並不意味著你停止了感受,而意味著你的感覺更豐富、更深刻,你感受的是無垠本身,于是你歡笑,你哭泣,你愛,直到心痛為止。因為你不再退縮,人生就從銀幕上跳脫出來,而你和它完全合一了。 0 0 0
- 一個人說的到底是不是(更接近真理),主要取決于他的心境,而不是他說了什麼。 0 0 0
- 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敵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實是不慈悲的。 目前你和我都不是徹悟的大師,我們不可能永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慈悲,什麼不是。所以我們必須開始學習給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我們必須學會做定性區分,這是一種涉及不同層次價值觀的等級判斷。如果你不喜歡階層等級,沒問題,這就是“你的”階層等級——你對于無階層的評價,超過你對于階層的評價。對我而言,只要你能誠實地替自己的行為冠上正確的標簽,一切都沒什麼問題。如果你不喜歡把價值觀分成各種層次,沒問題,這就是你的分層次的價值觀——你認為無層次之分比有層次之分更高——這也是一種階層區分。其實階層區分在價值觀上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你至少該清醒地、誠實地、光明正大地坐這件事、二不要以為山的態度聲稱。 0 0 0
- 現在讓我來一步步地引導你: 首先安住于目睹,感覺自我的緊縮。當你怎麼做的時候,請注意那目睹並非自我緊縮——因為它能覺察到自我緊縮。目睹不受自我緊縮的影響——而你就是那純然的目睹。 你既然是目睹本身,于是你就解脫那自我緊縮了。安住于自由、開放、空寂與解脫中。只是去感覺那份自我緊縮,而不要去理睬它,對于其他的覺受也以相同的態度對待。不要試圖消除眼前的云朵、樹木或自我,只是任由它們生滅,安住于解脫的空寂中。到了某個不請自來的時刻,你可能會發現那份自由的解脫感是沒有內外、沒有中心、沒有邊緣的。思想在這份自由中飄過,天空從這份自由中掠過,世界從這份自由中升起,而你就是它們。天空是你的頭部,大氣是你的呼吸,土地是你的肌膚——一切都越來越貼近,越來越貼近。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