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醉生夢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輕時接受教育,然後找個工作,結婚生子,買房子,在事業上力爭上游,夢想有幢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後,准備退休。有些人面臨的最大煩惱,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聖誕節要邀請哪些客人。我們的生活單調、瑣碎、重複,浪費在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上,因為我們似乎不懂還能怎樣過日子。生活節奏如此緊張,使我們沒有時間想到死亡。為了擁有更多的財物,我們拼命追求享受,最後淪為它們的奴隸,只為掩飾我們對于無常的恐懼。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被消磨殆盡,只為了維持虛假的事物。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就變成要確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一有變化,我們就尋找最快速的解藥——一些表面功夫或一時之計。生命就被如此虛度,除非有重。
——索甲仁波切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西藏生死之書》
- 在一切足跡中, 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 在一切正念禪中, 念死最為尊貴。 0 0 0
- 在今日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個人和國家都無法自己解決。我們彼此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世界性的責任感。保護和滋養我們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勢的成員,並保存和照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我們集體的和個人的責任。 0 0 0
- 不管你多麼用力,沙中還是擠不出油來。 0 0 0
- 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0 0 0
- 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麼短暫, 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 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雷電, 就像激流沖下山脊,匆匆流逝。 0 0 0
- 然後,第二種智慧工具思,就可以加深了解。當我們思維到聽到的教法時,它就逐漸滲透心流,充滿我們內心的生活經驗。當思維慢慢展開變得更豐富時,我們將把知識層面了解的東西,從腦袋帶入心里,那時候日常事務也就開始反映教法的真理,並且越來越微妙而直接地肯定它。 0 0 0
- 發現無我智慧的自由,其方法是通過聞、思、修。一開始要反複聽聞修行的教法。它會不斷提醒我們本來就具有智慧的本性。 0 0 0
- 這些獲得最深證悟的大師如莊嚴的高山之鷹,翱翔于生死之上,看到生死的本來面目,了悟了生死神秘而複雜的相互關系。通過高山之鷹的眼睛,也就是以證悟的觀點來看,往下俯視的景色,原來我們想象存在于生和死之間的界限,都已經交融而消失了。物理學家戴維 博姆把實相描述為“在流動的運動中未破損的整體”。因此,大師們所見,就是那個流動的運動和那個未破損的整體。我們以愚癡稱呼的“生”,以愚癡稱呼的“死”,都只不過是整體和那個運動的不同層面而已。 0 0 0
- 記得老母牛的榜樣, 它安于睡在谷倉里。 你總得吃、睡、拉…….. 這些是不可避免的事……….. 此外,其他就不干你的事了。 0 0 0
-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們----即使我們就像是在一個可疑和陌生的地方不停轉頭設防------如果真有什麼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幸免一死,那你就錯了。 0 0 0
- 云不是天空,也不「屬于」天空。它們只是懸掛在那兒,以稍帶滑稽和無所歸屬的模樣經過,從來不曾弄髒天空,或在天空畫下任何記號。 0 0 0
- 如果心這頭大象被正念的繩子從各方面綁住, 那麼一切恐怕就會消失, 完全的快樂就會來臨, 一切敵人:我們情緒的虎、獅、象、熊、蛇, 以及地獄的守護者;魔鬼和恐怖, 全部都會因為你控制了心和馴服了心, 而被綁住,而被降服 因為一切恐懼和無數的煩惱都來自心。 0 0 0
- 我們的生活似乎在替代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沖力讓我們暈頭轉向。 0 0 0
- 因為當下的了悟就是真佛,在開放和滿足之中,我發現上師就在我心中。當我們了解永無止盡的自然心就是上師的本心時,執著、攀緣、哭泣的禱告或人為的抱怨都派不上用場了。只要歇息在這個純真、開放和自然的境界中,我們就可以獲得渾然天成的自我解脫。 0 0 0
- 人們來了又離去,來去匆匆,手舞足蹈,卻不提一個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來到-------他們自己的死亡,他們的妻子、兒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住他們,讓他們覺醒不過來,一無准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雨般征服他們,讓他們哭的死去活來,怒氣沖天,傷心欲絕! 0 0 0
- 人類一輩子都在准備,准備,准備:只是對下輩子沒有准備。 0 0 0
- 如果想開始擺脫死亡對我們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讓我們熟悉它,讓我們習慣它;讓我們隨時想到死……..我們不知道死亡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處等待死亡。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學會怎樣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麼不做奴隸。 0 0 0
- 我希望每個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溫柔的關懷;我希望每個人透過心性和實相的了解,找到終極的快樂。 0 0 0
- 你是一個聰明,世故的現代的‘西方人’,像禪,蘇菲派,靜坐,藏傳佛教之類的怪物,是外國,東方的文化,一千年前在喜馬拉雅山產生的哲學,怎麼可能對你有用呢。 0 0 0
- 我們的社會雖然極力強調生命和自由的價值,事實上卻認定我們只應追求權力、性和金錢,時時刻刻都需要逃避與死亡或這是生命的接觸。 0 0 0
- 任何一個狀態和另一個狀態之間的間隔都是中陰,而人類意識的經驗便是由無數的間隔所構成。由此可見,生命就是由無數個中陰所構成。 0 0 0
- ☀ 佛性只是當下無瑕無垢的覺知,知曉一切,空無體性,赤裸而覺醒。 0 0 0
-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彼此更加慈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下來了,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但後來還是會出現。 0 0 0
- 盡管有這麼多宗教的教義,現代社會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數人認為這一生僅止于此,對于來世沒有真正或真誠的信仰,因此大多數人的生活缺乏任何究竟的意義。我終于體悟到,否定死亡的悲慘結果,絕不止于個人層面,它影響著整個地球。由于相信人生就只有這一世,大多數現代人已經喪失長遠的眼光。因此,他們肆無忌憚地為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奪地球,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 0 0 0
- 精神的旅程是一種持續的學習和淨化的旅程。當你知道這一點,就會變得謙虛。西藏有句著名的諺語:“不要把了解誤以為是證悟,不要把證悟誤以為是解脫。” 0 0 0
- 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 0 0 0
- 不管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要去理會,不要去執著。讓聽去聽,讓看去看,而不要讓你的執著進入知覺之中。 0 0 0
- 負面的經驗往往最容易誤導人,因為我們總是把它當做壞的象征。 0 0 0
- 不要太興奮,畢竟,它既非好也非壞。 0 0 0
-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醉生夢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輕時接受教育,然後找個工作,結婚生子,買房子,在事業上力爭上游,夢想有幢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後,准備退休。有些人面臨的最大煩惱,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聖誕節要邀請哪些客人。我們的生活單調、瑣碎、重複,浪費在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上,因為我們似乎不懂還能怎樣過日子。生活節奏如此緊張,使我們沒有時間想到死亡。為了擁有更多的財物,我們拼命追求享受,最後淪為它們的奴隸,只為掩飾我們對于無常的恐懼。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被消磨殆盡,只為了維持虛假的事物。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就變成要確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一有變化,我們就尋找最快速的解藥——一些表面功夫或一時之計。生命就被如此虛度,除非有重。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