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下,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又西七十里,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山海經》
-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0 0 0
-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其鳥多鴖,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禦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食之已疥。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塗牛馬無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囗,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魚豐】。 0 0 0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0 0 0
-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 0 0 0
- 志望幼海,東望博木,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0 0 0
-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囗鶘,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石。 又南水行三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無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又南五百里,曰緱氏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東流注于沙澤。 0 0 0
-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魚。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澤。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無木,多鳥獸。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進里,至于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出焉,東流注于余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0 0 0
-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于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甯。 0 0 0
-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東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師。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此蟲}鼠,見則其邑大旱。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囗,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壘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減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魚。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 0 0 0
-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青護-言]。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東海,多沙石。漢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 0 0 0
-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嫋,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雛。 0 0 0
-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複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三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 0 0 0
-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蟲鳥】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牛乍】牛,其陰多磬石,其陽【王雩】琈之玉。鳥多赤鷩,可以禦火。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赤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0 0 0
-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下,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又西七十里,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 0 0 0
-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又東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0 0 0
-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四百里曰句余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 0 0 0
-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詨。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囗木,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于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譽亦食人。 0 0 0
-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 0 0 0
- 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 0 0 0
-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々,見則天下大旱。 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南五百里,曰(石垔)山,南臨?垔水,東望湖澤,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見則其國多狡客。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狀皆獸身人面載觡。其祠:毛用一雞祈,嬰用一壁瘞。 0 0 0
-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跤于東海,多沙石。 0 0 0
-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 又東五百里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于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0 0 0
-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澤,其中多(魚羞)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 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澤。其中多?骨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又東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鉤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勞水,其中多鱃魚。 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0 0 0
-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無草木。蒼體之水出焉,而西浪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魚,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蕪食之不?費。 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無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澤,其中多鱃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穰。 0 0 0
-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諸钅句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東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其獸多麋鹿。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其中多鳣鮪。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湧,其名曰深澤,其中多大龜。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之魚,其名自詨。 0 0 0
-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時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塚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囂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水。其上多桃枝鉤端,獸多犀兕熊羆,鳥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食之使人無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塗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塗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 0 0 0
-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0 0 0
- 何為不屈?‘’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0 0 0
- 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實而赤柎,食之不勞。 0 0 0
- 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燭龍睜眼,赤地萬里。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