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玻璃,老二掏出來讓我剁了它。 “我知道一般人對同性戀的看法。”唐靜靜地說,“十幾歲的時候,我在達頓一個卡車休息站被人痛扁過。在波特蘭也是,我在一家三明治店外頭被一群人放火燒鞋子。警察就在旁邊,但那個肥佬竟然待在巡邏車里不動,還面帶微笑。這種事我見多了……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塗鴉。你看這里,仔細看。” 奉上帝之名,釘瞎所有同性戀的雙眼! “這些警世名言不管是誰寫的,那人肯定是個大瘋子。如果都是一個人干的,我可能還好過些,只有一個變態。可是……”唐用手比了比整座親吻橋,“這地方全都是……我實在很難相信只有一個人。所以我才想離開德里,阿德里安,這里似乎有太多地方、太多人都透著一股瘋勁兒。”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它》
《它》[71句]
  • 斯蒂芬·金

    0

    斯蒂芬·金(StephenKing),1947年9月出生于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制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對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這個名字,早已不陌生了。任何一個美國娛樂界影響力榜,或者每一年的文藝界富豪榜上都有他的大名,而且必然名列前茅。年初,這位當今全球最成功的暢銷書作家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卻表示,在完成手邊的寫作計劃後,年底將正式封筆。這個消息雖然令眾多讀者泄氣,但並不令人震驚,史蒂芬.金欲收山的意圖曾不止一次向新聞界透露過。其最大原因是想在顛峰時終止寫作生涯,而不是在狀態、銷量、名聲一路下滑時“惡夢般的結束”。當然史蒂芬.金在內心深處仍有無法言說的心事,那就是他十分渴望成為馬克·吐溫式的大作家,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人們總是稱他為“恐怖小說家”——無疑,這令他異常沮喪。
    他的每一部小說幾乎都曾搬上過銀幕。據說,論原著被改編為影視劇的比率,史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則是莎士比亞。的確很多人雖然沒讀過他的書,卻為他的電影癡迷過,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肖申克的救贖》和《閃靈》。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