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不只很會害死自己,還很能接納難以解釋的人和事物。他們下意識地相信不可見世界的存在。好奇跡或壞奇跡都是奇跡,顯然是這樣,而他們無力干涉世界。早上十點遇到極美或極恐怖的東西,不會讓他們中午食欲全失,少吃一兩條奶酪熱狗。 然而,長大之後就不是這樣了。你早上醒來不再相信有東西藏在衣櫥或在窗外鬼祟窸窣……但只要發生事情,只要事情超乎常理,你的腦袋就會負荷過量,神經軸突和樹狀突熱得發燙。你會開始惶惶不安,靜不下來,腦袋胡思亂想,搞得自己神經緊張,無法將發生的事情納入既有的生命經驗之中,無法消化。你的腦袋會不停地想它,就像玩毛線球的小貓……當然最後不是發瘋,就是日子再也過不下去。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它》
《它》[71句]
  • 斯蒂芬·金

    0

    斯蒂芬·金(StephenKing),1947年9月出生于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制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對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這個名字,早已不陌生了。任何一個美國娛樂界影響力榜,或者每一年的文藝界富豪榜上都有他的大名,而且必然名列前茅。年初,這位當今全球最成功的暢銷書作家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卻表示,在完成手邊的寫作計劃後,年底將正式封筆。這個消息雖然令眾多讀者泄氣,但並不令人震驚,史蒂芬.金欲收山的意圖曾不止一次向新聞界透露過。其最大原因是想在顛峰時終止寫作生涯,而不是在狀態、銷量、名聲一路下滑時“惡夢般的結束”。當然史蒂芬.金在內心深處仍有無法言說的心事,那就是他十分渴望成為馬克·吐溫式的大作家,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人們總是稱他為“恐怖小說家”——無疑,這令他異常沮喪。
    他的每一部小說幾乎都曾搬上過銀幕。據說,論原著被改編為影視劇的比率,史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則是莎士比亞。的確很多人雖然沒讀過他的書,卻為他的電影癡迷過,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肖申克的救贖》和《閃靈》。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