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句:君子豹變, 其文蔚也。
-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 0 0 0
-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0 0 0
-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0 0 0
-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0 0 0
-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 0 0 0
- 慢藏誨盜,治容誨淫。 0 0 0
- 物無 妄然,必有其理。 0 0 0
-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0 0 0
- 知幾其神乎? 0 0 0
-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泣血漣如“何可久也? 0 0 0
-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0 0 0
-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0 0 0
- 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0 0 0
-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0 0 0
-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0 0 0
-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0 0 0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0 0 0
-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0 0 0
-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 0 0 0
-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0 0 0
-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0 0 0
-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0 0 0
-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0 0 0
- 有大而能謙必豫,以喜隨人者必有事,履而泰然後安。 0 0 0
-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 0 0 0
-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0 0 0
-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0 0 0
-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0 0 0
-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0 0 0
-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