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能理解的就能原諒”當成自己的信條;在他看來,把世界看得絕對好或絕對壞都是極不明智的。他說,誰相信世界絕對的好,誰就不懂得腐化墮落。而對那些認為世界絕對壞的悲觀主義者,他又要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你們只能看見那些不好的人嗎?”他認為,世界又好又壞,因此,也可以說不好不壞。只有對世界做出這樣的結論,才會使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滿意。所以,他又認為,問題並不在于這個結論,而首先值得重視並加以考察的乃是人們各自不同的情況。有的人麻木不仁,有的人頭腦清醒,有的人嫉妒成性,有的人野心勃勃,有的人生性善良,有的人受到誘惑,還有的人特別好奇。總之,人們都處在各自的時代,他們又有各自的習慣,各自的動機,這個世界在人們身上打下各種不同的烙印。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晃來晃去的人》
《晃來晃去的人》[64句]
  • 索爾·貝婁

    0

    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美國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1924 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1933年,貝婁考入芝加哥大學。轉入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的西北大學,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赴麥迪威的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長期在芝加哥等幾所大學執教。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和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索爾·貝婁被認為是繼福克納和海明威之後最主要的小說家。作品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深邃的哲理思辨,是一個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現代派作家。曾三次獲美國全國圖書獎,一次普利策獎;一九七五年,還以“對當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